专题首页   媒体聚焦   两会动态   提案议案   关注浙江代表团   杭网记者跑两会   图说两会
您现在的位置: 杭州网>> 热点专题>> 2011年专题>> 2011全国两会>> 杭网记者跑两会
杭州网专访两会代表茅威涛:传统文化艺术如何“迎春”?
2011-03-13 13:33:41杭州网

    杭州网讯 全国两会已经进行过半,不少代表、委员通过媒介的力量,晒提案、议案,亮意见、观点。他们中有政府官员、有商业大亨、有文化名人,因为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专业领域,他们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视角。

    当我坐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对面时,脑中即刻浮现出来的是:她一直坚守艺术阵地,为中国传统文化保护而奔走呼吁的身影。

    我们的聊天主题也自然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展开。

    当代人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灵

    我们的越剧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现在,有过跌宕起伏的历史,经历过文革时的传统艺术断层期,之后迎来了艺术的复苏。越剧发展最辉煌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全民都会唱、为看越剧表演以致万人空巷的景象。而到了90年代,越剧的发展开始进入低潮期,开始被边缘化。

    在谈起当代越剧的发展史,茅威涛的神情是复杂。在30年漫漫艺术之路上,其中的艰辛她体会得最清楚。她曾用“寂寞的坚守,艰辛的守望,痛并快乐着”来描述自己在越剧艰难转型中的情怀。

    现在社会的发展太过侧重于物质层面,人的心态容易变得浮躁和喧嚣。“都市人的生活娱乐方式太过单一,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能够让自己感动的东西。”茅威涛介绍,到2008年,全国仅有六七十个剧种生存状态还不错。而大部分剧种,在来自经费、人才、技艺、创作、演出、剧场等方面的生存压力下,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

    艺术作品也是产品 文化市场堪比“百货市场”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中国古老而庞大的传统文化宝库中,实在有太多可供挖掘的“财宝”。关键是怎么“挖”?

    “我心中的越剧,一定是要能够成为生存、生活在现代环境中,被现代观众所接受的戏剧形态。”为此,茅威涛提出了将越剧“都市化”的观点。

    “艺术不需要羞羞答答。艺术作品也可以作为商品走进市场。” 茅威涛认为,当代的艺术市场应该要包含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就像杭州的百货市场,可以有低档的百货公司,也可以有高档的,可以有四季青批发市场,也可以有杭州大厦。”

    在谈到当代戏曲的受众群时,茅威涛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传统戏曲蓬勃发展的农耕时代,也不是越剧繁荣的近现代。如今,戏曲的受众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但可喜的是,在8090后中确实存在着一批非常迷恋戏曲的年轻人。“所以,不要一味地责怪没有观众,关键是我们自己只要有好的作品、好的表达方式。”

    越剧发展新憧憬:喝龙井 游西湖 看小百花

    艺术是人学的一种,要靠人来做,需要艺术从业人员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为小百花越剧团的当家人,茅威涛肩上承担的,更多是让越剧生存、繁荣下去的重任。中国的戏曲如何才能在都市里生存下去?越剧还有没有第二个“一百年”?这些都是茅威涛在平时的实践中所思考的问题。

    目前,杭州有一个专门演出越剧的场所正在积极筹建中,建成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茅威涛向杭州网记者透露。“我们要让大家知道,杭州有这么一个地方是专门看越剧的,就像提到西方的戏剧时,大家就会想到‘百老汇’一样。”

    同时,茅威涛期盼,越剧在政府和社会的各方支持下,跳出地域限制“走出去”,做好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巡演,在一线城市中持续扩大影响力。

    最后,茅威涛向记者透露了她的一个梦想:不管是游客还是杭州人,能养成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喝龙井,游西湖,看小百花”。让越剧成为推介杭州的另一张“金名片”。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童文洁    编辑:严勤    
 
会议日程  
图说两会 更多>>
心系贫困山乡的“80后”代表
杨洁篪答中外记者问
两会纪念邮品开始发行
智能单警巡逻车服务两会
辉煌“十一五”《新华影廊》在 ...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杜琳 网页设计:王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