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柯城区城站社区的居家养老中心食堂为老人解决了一日三餐后顾之忧。吴铁鸣吕五妹郑小莲摄
永嘉县桥下镇樟岙村村民领取养老金。吴元峰摄
浙江日报讯文昌镇文昌村,淳安县东大门的一个山村。5月,这里青山环翠,空气清爽。午后时分,老人三三两两在村活动中心闲聊。经济发展,环境变好,让他们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硕果。而让老人们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每月享受的养老金,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天天感受政府给予的关怀和温暖。”
2009年12月,淳安县在我省率先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凡符合条件、年满60周岁的该县户籍城乡居民按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文昌村的180余位老人,成为新政策的首批受益者。基础养老金从2009年的每月60元到2012年的每月100元。
老有所养,正悄然改变着老人们的生活。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文昌村,倾听他们的心声。
生活燃起新希望
如今,文昌村的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取到70元养老金,令他们雀跃的是,很快他们就能补领到100元的养老金了。
这些钱在许多家庭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不少村民来说,这是一笔及时钱。
76岁的何菊兰身材瘦小,背微躬,头发几乎全白。由于得了糖尿病,她的体重不到30公斤,视力也越来越差。她每个月打胰岛素,加上配药,最多时要花掉400多元。对于这个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老人的3个儿子生活都很困难,自顾不暇,常常还需要老人的帮助。为节省开支,原本要在医院打的针,何菊兰和老伴跟护士草草学习后,便带回家自己打了。困苦的生活,常让她悄悄落泪。
一切都在2009年12月改变了,当她领到政府发放的60元养老金时,她又看到了光明。“一直以为自己老了,没人管了,没想到国家、政府会给我们发一笔养老金……”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有些激动地说,如果没有这笔钱,她有时真要入不敷出了。
何菊兰的养老金存折上清晰写着:开户行:淳安农村信用社;开户时间:2009年12月。她低头注视存折,用粗糙的双手轻抚。“听说今年基础养老金又要加了,这样我们老俩口的生活担子又可以轻些了。”
老人们欣喜的不仅是政府的关爱,还有养老金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变化。
何胥荣是村里的五保户,每月生活来源主要靠库区移民补助金、五保户补助金,加起来不过300元出头。他患有高血压和气管炎,每月至少去4趟医院,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
何胥荣算了笔账,每个月,看病共约160元;盐和米20元,菜60元,水电费20元。以前没有养老金,他几乎是“月光族”,有时花费超支,只能向左邻右舍借。
“现在,每个月可以剩下七八十元,心里不会慌。”何胥荣说,两年多下来,他有一些结余可以灵活支配,偶尔也能“大方”一回。前阵子,姐夫和外甥从外地来看他,他特地买来烟酒和鱼肉款待。老人说,这是他生平最大的一笔开支,但花得特别畅快。
富裕不忘身边人
“我比较幸运,能赶上政策的‘末班车’。”对于基础养老金,王孝庚印象深刻。举行发放仪式时,整个山村沸腾了,村民们点燃只在春节才燃放的烟花,还特意制作大横幅。而王孝庚更是心花怒放,1948年出生的他,正好赶在基础养老金的享受范围内。
“领养老金这样的事,我以前没有想过。我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但多一分钱就多一分宽裕,也可以减轻一点子女的负担。”他说得很实在。眼下,村民的生活总体是越来越好了,而政府的养老保障政策更是让他感动。“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觉得只要自己有能力,更应该回报社会。”
在文昌村,王孝庚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平时村里有啥事情,都乐于出手相助。前段时间,村里一个33岁的小伙子骑摩托车出了车祸,在医院躺了好多天。他知道后,拿着200元去医院看望。村民老何家由于电路老化,引发大火,两层楼房被烧个精光,他又发动村民为老何捐款,自己带头捐了200元。
“在农村,有的子女一年才给老人两三百元。政府能给我们发养老钱,就算每人每月70元。这么多老人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王孝庚深有感触地说。
在文昌村,和王孝庚有同样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
中午时分,村文化中心十分热闹,何万忠坐在板凳上与人聊天。聊起养老金,81岁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之前,他每月可领取70元基础养老金,外加30元高龄补贴,总共100元“收入”。老伴方银香每月也可拿到70元基础养老金。
“养老靠子女,可怎么也比不上每月按时领养老金可靠啊,这都是政府政策好!”何万忠打趣地说。
他有3个女儿和1个儿子,每月会给他寄生活费。不过,他这人“自尊心”强,总觉得拿子女的过意不去。现在,一笔养老金,解决了他的“自立”问题。“前几年村里修祠堂,我曾出钱资助。现在,村里如要修路什么的,我也愿意表达心意。这个意义完全不一样,因为用的是自己的养老金。”
养老观念在改变
走在文昌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村道,崭新的路灯和明亮的公厕。和煦的春风中,透着“生活品质”的气息。
“前些天,儿子打来电话,问我最近缺不缺钱。我说,现在身体很好,养老金基本上能满足日常开支,让他不要太挂念。”61岁的何善齐说,其实农村的老人平日没啥花销,只要不生病,养老金够用了。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价值观。可随着老龄化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愈来愈多的城乡居民开始面对现实,更多的老人希望独立生活,愿意依靠自己储蓄存款养老或领取退休金养老。
记者在文昌村随机采访15位老人。当被问到“对养儿防老怎么看”时,12位老人回答不能完全依靠子女,如果有条件希望能更独立;只有3位老人认为靠子女赡养天经地义。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为他们积极、独立地养老提供了可靠的基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养老金和以往的养老金不一样,无论有没有参保,每位60周岁以上无保障老人都能享受,由国家、省和县地方财政出资。
截至2011年底,淳安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有20.4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6.1万人,实现动态全覆盖。全民社保,这幅曼妙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浙江民生的主题词,无论农村乡镇,还是城市社区,处处萦绕眼帘,响彻耳畔。
社保大事记
2007年
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义乌等地开始探索实施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从企业职工向城乡居民延伸。当年底,我省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150万人。
2008年
《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第二次修订,打破所有制和职工身份的界限,将省内所有企业及其职工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10月1日,我省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内“自由漫游”。
2009年
我省所有有农业人口的86个县(市、区)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新农合参合人数已达到3035万人,参合率达92%。当年末,我省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已达127.8亿元,以当年全省基金支出计算,基金支撑能力达到7年零3个月。
2010年
我省率先在全国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1月1日起,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全部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据统计,全省约600万城乡老年居民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
2011年
我省建立基本养老金补贴和社区综合补贴制度,基本实现待遇项目的全省统一。376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11个设区市在市域范围内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并与省平台实现对接,确定定点医院124家,发放社会保障卡1005万张。
2012年
我省力争全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万人,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10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50万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年底前,77个统筹地区全部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亮点集束
杭州缴费年限可以延长
2011年,杭州出台新规定,主城区户籍或非主城区户籍在杭州市区(不含萧山区、余杭区)参保缴费满10年的,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职工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可以向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延长缴费。
宁波农民工生活有保障
2008年,宁波市出台政策:外来农民工不付费,由企业缴费为他们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医疗保险部分每人每月由企业缴纳39.1元,可以享受住院和特殊病种医疗待遇,待遇标准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一致。当年,宁波市有40万名农民工受益。
温州农民看病负担更轻
今年,温州市各级财政都将相应提高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80元以上,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温州市计划今年全市11个县(市、区)人均最低筹资水平达到400元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
绍兴异地就医更加方便
从2011年元旦起,绍兴市区和绍兴县率先与省里实现医保“一卡通”。截至当年3月中旬,参保人员分别有1400余人次和80余人次,持社保卡到杭州12家省市联网医院刷卡门诊和住院,产生医疗费用177余万元。
嘉兴全民社保全国第一
2007年,嘉兴市政府发布实施《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该办法全面覆盖嘉兴户籍和非嘉兴户籍但已取得暂住证的常住人口,嘉兴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地级市。据了解,为让社保政策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嘉兴市将每年从财政中支出3.6亿元,占年财政收入的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