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崎岖的山路上,乡村医生王妙芳一走就是40年,从一位年轻姑娘走成了鬓染霜雪的老人。没有名,没有利,是什么支持着王妙芳始终不渝的坚守?“看到病人被治好后,脸上露出欢快和幸福的笑容,我心中就别提多高兴了。”在王妙芳看来,患者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被群众需要就是她最大的幸福。我们赞赏王妙芳的幸福观!她这种朴素的信念,也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光明日报今天刊发这篇报道,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基层群众需要千千万万个王妙芳;希望有志气的新一代向王妙芳学习,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许多人都追求卓越,可是大部分人注定会平凡一生;有些人安于平凡,却在平凡中成就了伟大。王妙芳,这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仙岩村的乡村医生,就是一个在平凡中成就了伟大的人。 40年来,在仙岩村,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人们什么时候找她,她就什么时候来。老乡们说:“王妙芳看病,老少一个样,穷富一个样,干净邋遢一个样。” 2011年,王妙芳被评为“感动余杭10大人物”,得票数第一。 “什么时候叫她,她就什么时候来” 王妙芳出生在仙岩村。小时候,她曾无数次目睹父老乡亲因缺医少药而被病魔长期折磨,乃至夺去生命的情景。“当一名乡村医生,救死扶伤,让乡亲们走出病痛,走进幸福。”那时的她就暗暗下定决心。 1971年,王妙芳19岁。那年,余杭县卫生局举办了一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她立即报名参加了。在余杭县第一人民医院实习1年后,王妙芳放弃了留在该院当医护人员的机会,毅然回到仙岩村,去实现儿时的梦想。 在村党支部支持下,她办起一家乡村卫生室。这一干就是40年。行走在仙岩村的山路上,王妙芳从一位年轻的姑娘变成了鬓染霜雪的老人。今年初夏的一个傍晚,记者来到山区,走进王妙芳的家。迎出来的王妙芳个子不高,但身板硬朗,脸上挂着和善的微笑。 王妙芳家门边放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看病者请打手机1386****693。” 趁她去厨房烧水的时候,记者拨打了这个电话。手机里马上传来王妙芳清晰的声音:“喂,我是王妙芳。” 明白了记者实地“考察”的用意,王妙芳爽朗地一笑。突然,她的手机又一次响起。接听后,她背起出诊箱,歉意地笑笑说:“有位卧床不起的病人,需要到他家去看……”记者决定,跟她去病人家中采访。 此时,山区天色已然全黑。几经辗转,记者随王妙芳来到一栋楼前。只见王妙芳摸着黑,熟门熟路走进大厅,引着我们上了二楼。 床上一位老人忙抬身打招呼,眼里泛着如见亲人的兴奋。王妙芳麻利地给他做起了体检。 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巢老人”家庭。两位80多岁的老人带着9岁的孙子留守,子女们在外打工。卧床的周明昌老人患糖尿病多年,下肢坏死溃烂,辗转多家医院,结论都是“除了截肢没有什么办法”。王妙芳听说后主动上门,一面精心管理老人的血糖,一面用针灸、中药薰蒸等方法治疗老人坏死溃烂的右脚。过了1个月,老人下肢的供血明显改善,溃烂面渐渐愈合,两条腿保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