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传统文化业态正在与当代科技的融合中得到不断提升。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对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催生文化新业态,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在给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日益深远的影响和变革的同时,也给高技术产业自身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最终,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断催生新兴产业的形成,得到一种“1+1>2”的效果。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市科委党组书记、主任楼健人说,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创产业的发展;此外,杭州独特的人文、人才、环境、市场等优势,为文创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第三是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制造优势,为杭州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也正如此,杭州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杭州的科技与文化融合之路
“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工作,是由国家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委组织开展的。
全国共有38个城市提出申请,通过答辩竞争,首批认定了16个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基地,杭州市就是其中之一。
楼健人说,杭州能脱颖而出,在于综合优势。
杭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称为“无烟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了杭州寻求错位发展的特色。
近年来,杭州市在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方面下了大功夫。在政策上,出台了《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我市十大产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实施办法(试行)》、《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等,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在产业集聚方面,着力建设文创园区,构建文创产业群,例如杭州天水177创意园便吸引了百余家文创设计类企业。目前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达16个。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杭州文创产业发展同样需要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的企业群。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市科委着力培育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文创企业。组织实施以培育科技型企业为目标的“雏鹰”、“青蓝”计划工程。2010至2011年,有677家企业列入雏鹰计划,其中文创类企业164家。2011年认定第一批“青蓝企业”128家,其中文创类企业33家。
同时,加大对文创类企业研发项目的支持。2009至2011年,获得市创业种子资金支持的文创类项目95项,诞生了搜视网络等一批优秀文创企业。组织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华数集团的基于数字电视的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数源科技的数字电视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联汇数字的基于网络的新一代多媒体数字广播推送平台等项目,得到重大科技专项支持。
杭州市在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顺网科技、华策影视、宋城旅游等5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2011年杭州完成原创漫画930部、游戏作品734款,实现营业总收入30.43亿元,同比增长67%。
产业园区建设上,截至2011年底,杭州16家市级文创产业园建成面积达236.45万平方米,其中已使用面积达215.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8%;聚集企业2642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7.24亿元,比上年增加106%。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杭州通过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引进、培育了大批高端文创人才,余华、麦家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先后在之江文化创意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园区落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