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涯湿地
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条江,串起了一个大杭州。
10年,两岸的风景,记录着这座城市城与乡的真实变迁。
这是让城市和乡村都值得书写的10年:2011年,杭州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13.4%和15.6%,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3∶1。
短短十年间,西部五县市由“短板”变成了发展的“发力点”,城与乡由对立变成了融合,让人啧啧称奇。在这样一场城与乡的对话的背后,蕴藉着一个重要的决策——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全新的发展之略,带来全新的发展空间。统筹,成为缩小城乡差距、消弭城乡距离的共识。在这场被誉为“杭州智慧”的实践中,杭州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生活富裕、精神富有、城乡融合、社会文明”的发展图卷。
沿着“三江”逆流而上,穿过市区走向这座城市的西部。我们看到,城区与县市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从萧山到富阳,你会发现,这两个本来“不相往来”的邻居,正在打开各自产业的“家门”。萧山的苗木产业一流,但缺土地;一墙之隔的富阳,农业相对层次较低,但土地却还挺丰富。现在,萧山的苗木在富阳建起了千亩苗木基地,业主们再也无需背井离乡,四处寻找机会。
萧山与富阳的携手,是杭州区县协作的一个缩影:11个城区和5个县市挂钩结对,成为5个协作组。在“产业协作”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同时,规划、党建、城管、教育、卫生、环保等各个部门一律纳入协作范畴,全方位的合作使得城乡之间所有的“经络”被全部打通。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城区与县城之间。我们看到,美丽乡村、风情小镇正成为点缀山水之间靓丽的风景。
在淳安西南面的小镇姜家镇。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湖中有镇,镇中有湖,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姜家镇依托生态环境和便捷交通,确定了中心镇的发展思路:建设千岛湖西南旅游服务中心、影视文化风情小镇、特色旅游综合体。
像姜家镇这样的中心镇,杭州地区总共有27个。
“抓住了中心镇、小城市,就抓住了农村的基础,抓住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2011新年伊始,一份《关于加快发展中心镇培育小城市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每年拿出3亿元支持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社会民生事业和公益事业;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也迅速跟上。
楼盖起来了,路拓宽了,桥架起来了,改变的不仅是城乡的面貌,更深远地影响着百姓生活的本身。
我们看到,建德杨村桥镇的综合文化中心里,拥有了乒乓球室、台球室、室内健身房、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每天都有百来号人在这里享受他们的乡村休闲娱乐。
和杨村桥镇一样,杭州所有乡镇都按省级标准建成了综合文化站。随着杭州“十五分钟文化圈”在城乡各地逐步构建,有望实现文化设施村级“全覆盖”。
社会保障方面的城乡一体,也在杭州率先“破冰”。医保“一卡通”,使农村村民和主城区居民一样,到杭州各大医院看病真正享有“同城待遇”。
在杭州,城乡统筹的重心,越来越从产业发展、村镇建设等“硬件”,延展至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等“软件”。使民生投入、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真正达到均等、均质。
这是一场发生在城乡阡陌间的深刻变革。穿越三江两岸,我们不难发现,统筹发展走上轨道,新一轮大格局已经走上轨道,亮点频现。
正如这座城市定下的目标:“力争一年上轨道、有亮点,三年初见效,五年大变样,十年根本改变。”站在10年的终点,展望新一个10年,梦想就在前方,我们渐行渐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