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e周观察>朋友圈营销 消费的是神马?>电商 从PC端到移动端>
PC端到移动端:“微商”兴起进行时
2014年12月02日 15:24:03 星期二

    随着网购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网购方式开始不局限于几大耳熟能详的购物网站。现在有不少人选择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购物,一些商家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条件,开发身边的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虚拟空间,拓展新的销售方式,这就使得一个新兴行业兴起,网友称这类人为“微商”。

    朋友圈成了“大卖场”

    最近市民李女士发现,朋友圈中经常会冒出一些销售衣服的信息,而且发布信息的是自己朋友。“我有不少朋友都在朋友圈做起了生意,我要是有相中的也会从他们那里买。”李女士觉得,这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很不错,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要是有喜欢的,还会拉朋友来买。”

    朋友圈的“大卖场”让人欢喜也使人忧,市民于先生告诉记者,最近有许多陌生人加了他的朋友圈,“看到每天发布的销售信息,有些我会选择屏蔽,但是大部分销售信息我还是会看看的。这几天我发现,好几个朋友卖的东西都差不多,有些图片、图说还都一样。”

    一部手机、几个聊天工具“微商”的两大法宝

    家住钢城区在家待业的张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通过朋友圈、qq空间这些网络聊天平台售卖物品。“之前我也通过朋友圈买过东西,觉得还不错,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也开始尝试借助这些平台买卖物品。”张女士加入“微商”的行列已经一个星期,她每天都要刷朋友圈,也要时刻关注着市场的走向。

    虽然“微商”经营在虚拟的空间销售,但是他们的工作量不比现实中商场的销售员轻松。“这几天我忙得晕头转向,刚发布了信息就有不少人来问我。”张女士说,“一整天什么都没干,光回复信息了。”随后记者打开了张女士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看到,不少买家都在咨询,有问价格的也有问质量的,虽然开通时间不长,但是张女士的生意还是不错的。记者看到,张女士销售物品范围比较广,已经成了一个微信“大卖场”。“由于要不停地刷新朋友圈,有时候手机用一会就没电了,我得时刻准备充电。”

    “微商”高女士通过朋友圈销售衣服半年了,“一部手机、几个聊天工具,就可以进行买卖了,多方便啊。”高女士通过朋友圈卖衣服一个月能赚500多元钱,“赚出个话费来,我就很高兴,闲着也没事。”

    客源是“微商”的最大苦恼

    朋友圈、QQ空间是“微商”们的主要作战场所,这就对他们的客源造成了一定的局限。不少“微商”都选择添加各种联系人,丰富自己的交际视野。

    据记者了解,“微商”虽然活跃在各大朋友圈中,但微信是私密性较好的聊天平台,朋友圈需要通过个人信息验证才能成为好友,“微商”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来添加好友。张女士在朋友那知道了一些微信群聊号,她现在除了回复顾客的问题、定期往朋友圈里更新她的“大卖场”以外,主要的任务就是添加好友。“只有把交际面打开了,我的市场才能打开。”张女士说,她的进货商已经有1000多个微信好友,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很系统的销售体系。“只有朋友圈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群体,才算是打开销路。”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从一个供货商那里拿货的,要是想发展成为这个供货商的下线,需要向他交付一笔资金,然后就可以在供货商那里拿货了。“我交了700块钱,当我的销售量上去以后,从他家拿货就会更便宜。”张女士介绍,买家只要将钱通过支付宝或是银行卡转账到她的账户,她再将买家的地址和她的发货价格转给供货商,就算是完成交易了。

    “成交量高了,拿货价格才会低,这几天我在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来提高成交量。”张女士告诉记者,为了拓展销路她也准备承接代理。

    明确“微商”信息,降低消费风险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微商”并没有实体店,店家真实信息不全,收款后是否发货、货品售后服务等不确定因素都增加了消费风险,同时也是对微商信用的一种考验。市民王女士认为:“发布在朋友圈的产品经常没有明码标价,顾客只能私底下与店家咨询,这样可能会造成一款产品不同价格,而且对于产品的真伪也很难判断。”

    “如果店家提供的是虚假信息,消费者就无从维权。”莱芜市工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形成买卖关系时应注意保留聊天记录、银行汇款单、卖家姓名、身份证号等作为凭证,来降低购物风险。另外,不要轻易在微信上购买贵重的物品。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编辑:郑维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