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0
浙江“尖兵”24小时抢险全纪录
2016-01-22 09:34    杭州网

1月21日早上7时,桐庐县江南镇大坞里村田间10千伏三源线故障跳闸,抢修人员徒步赶到事故现场抢修。 林玛丽 邵惠燕 徐军勇 摄

1月21日,宁波市鄞州区石碶公路所工作人员正在细北线清除积雪。截至下午4时,该区山区道路除横邹线部分路段外基本抢通,人车可安全通行。 徐能 林银海 摄

 

编者按: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方是气势汹汹雨雪交加的强寒潮,一方是时刻准备迎难而上的一线抗险“尖兵”。1月20日起,雨雪渐起,强寒潮开始显著影响浙江。21日,雨雪增强给部分地区带来险情。自此刻起,时间在一分一秒中度过,我省电力、交通等部门抢险“尖兵”们谱写出一曲曲战寒潮的澎湃乐章,从高山之巅到丘陵平原,从社区寻常人家到公共基础设施,处处有他们的身影,处处有他们的守护。本报记者从各地发回一线抢险报道,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浙江“尖兵”24小时抢险全纪录的生动场景。

寒潮来袭,雨雪交加,他们是迎险而上的平安守卫者——

“尖兵”抢险24小时

湖州:抢修跳闸线路

本报湖州1月21日电 (记者 杨新立 通讯员 沈媛) 1月21日零时刚过,湖州市区的雪已经纷纷扬扬下了7个小时。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检修公司配电运检室的抢修队员丁凡突然接到报修信息:吴兴区八里店镇双福桥附近线路开关跳闸,急需抢修!

经过一番紧张准备之后,丁凡立即与同事陈继伟赶赴现场。

双福桥一带村庄集聚,故障直接导致600多户居民停电,如不及时抢修,万一故障点发生短路等情况,极易引发大范围停电。

抢修车拐进一条乡村小路,来到一片鱼塘边就难以前进了。丁凡和陈继伟果断下车,沿着鱼塘边泥泞的小路步行前往。

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抵达故障点。经过现场查看,两人确定跳闸是因为输电线路与变压器连接的裸露处短路引起的。陈继伟登杆作业。大雪造成电线杆湿滑不堪,陈继伟一寸一寸地爬到杆顶,用绝缘杆断开柱上开关,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终于排除了故障,合闸通电。

令丁凡没想到的是八里店镇路村还是停电。原来另外还有一个故障点!凌晨3时多,在风雪中足足步行了近6公里后,丁凡和陈继伟终于找到了第二个故障点:现场因大雪压弯线路周边树枝导致短路跳闸。两位抢修人员顾不上喘口气,立即展开行动……凌晨4时,丁凡和陈继伟终于排除了所有故障,附近居民全部恢复供电。

余杭:打通“生命通道”

本报杭州1月21日讯 (记者 张帆 吴佳妮 通讯员 王黎娜 周德峰) “石衡线告急!”当养护工带回这个消息时,杭州余杭公路养护管理所负责人李成云没有一分钟犹豫,立即排兵布阵。

余杭石横线是“竹笛之乡”中泰街道进出城区的唯一通道,里面有积雪将对交通产生影响。“石横线6k-10k这段立刻安排融雪剂撒布车除雪,部分顽疾道路人工撒,务必尽快打通。”一声号令之下,大家立即投入作业。大雪纷飞中,抢险队员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里,撒盐、除雪有条不紊地进行。

21日凌晨3时半,石横线、高泰线等线积雪、倒竹基本清理完毕。石横线打通;凌晨4时,高桦线打通;凌晨四时半,高泰线打通……然而雪不停,清理积雪的脚步就不能停!21日早晨10时,石横线、高桦线、高泰线等道路再次被打通,下午2时,返回石横线、高桦线、高泰线等再次清扫!

直到21日下午3时,余杭公路养护管理所养护工们已经持续作业近15个小时,才换班歇一口气,如果21日晚上有突发情况,还将随时增援!

绍兴:雪天高山巡线

本报绍兴1月21日电 (见习记者 史健岚 通讯员 陈海澎) 1月21日早晨6时,气温显示-8℃。新昌儒岙供电所的“电骡子”们——巡线员,直奔海拔700多米的天姥山麓,开始对石磁p001线进行巡视。

用巡线员张向东的话说,因为这一带的输电线路,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巡护难度最大,一旦出现故障,关系到22个自然村、800多户居民和12家企业的正常用电,所以他们一刻也不敢懈怠。

手拿一把把伐竹的砍刀,身负10来斤重的登高和保障绝缘安全的工具,张向东和队员们一下车就开始了踏雪巡线。本来就泥泞的山路因被雨雪覆盖冻成了冰,异常湿滑,大家穿着套鞋在雪地里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迎面是山里呼啸的寒风,让人直打哆嗦透心凉。

从山脚走到山顶,巡线员走了整整2个多小时,而因风雪的影响,线路的风险点更为隐蔽。导线、绝缘子、拉线……巡线员们对每个项目都一一进行了检查,并全程做好记录。“一切正常,线路运行稳定。”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这次巡线中并没有发现线路异常情况。

文成:进村更换导线

本报文成1月21日电 (记者 尤建明 通讯员 周蕾 王雪) 1月21日凌晨,文成县南田镇山区寒意让人总想把手缩进兜里。国网文成县供电公司外线工周旭亮抖了抖身子,操起工具和材料,便和工友吴日银出门了。地点是三源村,这是一个山区偏远村,三源公变的低压线路牵一发而动全身。

“寒潮来袭,我们得趁早把这些裸导线换好,不然可能会影响居民供电。”周旭亮麻利地从车上拿下材料,吴日银顺手接过,他们要对这里的低压线路进行巡检,发现裸导线,当场换成绝缘导线,以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两人配合有序,一会儿工夫便换了不少线路。此时山里阵阵寒风袭来,约摸过了一个多小时,导线更换工作完成。周旭亮摸摸冻红的鼻子,招呼吴日银收拾工具,往车上走去,“我们得赶去黄寮片区巡下线,那里有几条线路,我还是不怎么放心,要赶紧去看看……”说完,工程车很快就消失在乡村山路上。

余姚:冒雪进山除障

本报奉化1月21日电 (记者 应磊 市委报道组 凌青 黄成峰) 21日中午,匆匆吃过一口午饭,国网奉化供电公司的吕浩杰和杨定良就开始上山巡线。

眼前,四明山头商量岗已经是一片白茫茫,积雪近15厘米厚,雪片翻滚而来,直让人睁不开眼,张口说话也十分艰难。巡线十几年,吕浩杰和杨定良也很少遇到这样的状况。他俩负责的D807线担负着宁波广播电视台信号发射供电重任,位于海拔将近900米的高山上。

手提肩扛,两人带上脚扣、保险带、传递绳、操作杆、接地线,各自背负20公斤重的器械前行。每到一个节点,杨定良就举起操作杆,检测线路是否正常,吕浩杰进行记录。尽管戴着手套,吕浩杰似乎也很难灵活控制自己握笔的手指。

巡线路上,24号电线杆附近,一棵倒伏的毛竹即将要触及电路,吕浩杰赶紧拉出绳索,套在毛竹上,并紧紧拉住,控制竹子倾倒方向。杨定良手持砍刀,朝一个方向连续砍了三四刀。此时,控制绳索的吕浩杰轻轻一发力,毛竹应声而倒,朝线路外侧倒去。半个小时不到,杨定良和吕浩杰砍倒了6棵倒伏的毛竹。

“这是一次特殊天气里的特殊监控,最大可能消灭线路在极端天气发生事故的隐患。”杨定良说道。停不下来的雪花把他俩的鬓发、眼睫毛染白。

近四公里的巡线路程,好不容易徒步走到巡线的终点,两人又赶紧爬上电线杆,仔细检查台架上的设备。

一遍巡线已经完成,悬着的心可以放下,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雪花在他俩的工装上结成了冰,发出清脆的“簌簌”声响。从这个夜晚开始,他们要驻守在山上,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电视台发射信号能有正常供电。

临安:山顶守护线路

本报临安1月21日电 (通讯员 郭芳 张伟星 见习记者 唐骏垚) 一个晚上,临安山区的积雪已经没过了踝关节,即使是21日中午,山上的气温也只有-5℃。

国网临安市供电公司的孙南乐已经在山顶上蹲守了24小时。前一日中午,他和另一位同事就开始往他们负责要巡查的山上赶,他们必须赶在大雪封山前达到山顶驻地。解除防雨雪冰冻预警之前,他俩都得坚守在山顶,守护那条高山线路。这意味着,他们最起码要在山上呆上一周,这还是乐观估计。“51号到55号铁塔就是我们的‘责任包干区’,也是这条线路海拔最高、最薄弱的地方。”孙南乐介绍。

与气温不断下跌相反的是电力负荷再创新高,上周已达54.4万千瓦,超过2015年全年的最高负荷。21日中午12时左右,临安有两条10千伏分支线因积雪压倒树、竹导致故障停电,停电户数232户,主要停电区域为於潜镇潜川镇中间桥村和天目山镇九里村。临安供电公司员工第一时间组织抢修,已经于当天16:20全部恢复用电,保证了两个村村民晚间正常用电。

临安:跨省援助铲雪

本报临安1月21日电 (见习记者 刘健 通讯员 郝娜 张伟星 董生吉)“S102省道一遇到下雪天,是最容易结冰的,尤其是昱岭关路段,一旦结冰基本上没法通行了。”21日下午两时,站在凛冽的寒风里,临安昌西公路管理所所长吴云吉指挥着铲雪车把重新积起的冰块铲向路边。从20日下午6时开始,吴云吉带领十多名养护路政工人,已在这条浙皖要道上不间断奋战了近20个小时。这中间,吴云吉收到来自安徽公路方面的求救电话,昱岭关安徽延伸段因为大量积雪已难以通行,由于路途较远和铲雪设备老旧,安徽方面来不及清理路面,大量车辆已经堵在浙皖交界处。

救灾无省界。收到安徽方面的求救电话后,吴云吉立刻布置开展紧急抢险工作。“这6公里主要是山区公路,路面已被冰雪覆盖,积雪达10多厘米,情形非常危险。”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铲雪奋战,吴云吉带领团队顺利清理完长达6公里的昱岭关安徽延伸冰雪路段。

武义:蹲守监测覆冰

本报武义1月21日电 (记者 徐贤飞 通讯员 施战辽 徐俊钐) 21日下午四时半,接到记者的电话时,黄磊磊正穿上雨衣,准备跟师傅高敏一齐上江莲线的基杆塔上观察覆冰。

29岁的黄磊磊和高敏是武义观冰站的观冰人。从20日开始,他们和两位同伴,组成了四人观冰小组,住进位于武义新宅镇群山之中的谢山村。

所谓观冰人,其实就是实时监测高压线路覆冰情况的电力工人。受自然条件限制,金华电网绝大部分线路架设在高山区域,易出现雾淞、雨淞、湿雪形成的混合冻结。2008年,我省多地遭受百年一遇的冰雪凝冻袭击,金华地区是重灾区,一度塔倒线断,电网受损严重。

黄磊磊说,谢山村位于金华市与丽水市交界处,可以较近距离地监测到附近12基杆塔的覆冰情况。观冰点是租用农民的房子简单改造的。20日,他们四人背着被褥和干粮,就住了进来,“白天还好,晚上非常冷。”

虽说谢山村离基杆塔近,但是分两组巡视一圈也要两个多小时。按照要求,每隔两三小时,他们就需要汇报新的数据。

记者问黄磊磊晚饭吃什么?他笑了笑说,有泡面和自热饭,泡点开水,将就着吃点就好,观冰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李如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