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井——一口唐朝古井的今与昔
杭州网专题聚焦  2009年07月30日 14:28:55 星期四  来源:杭州网

位于解放路北侧浣纱路口,如今是解百商圈最繁华是所在,就在整个路口的西北角,有一口不起眼的古井,这口井默默地驻守在这里,已经1200多年了。这口井就是相国井,建于唐代。

挖井人叫李泌,唐代那个时候在杭州当刺使。杭州自隋建州以来,城市建设日益发展,但城区因为是由于浅海湾演变而成的陆地,地下水是又咸又苦,不能饮用,居民居住的也相当分散,因而严重的限制了市区的发展。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泌到杭州当刺使,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

李泌派人从涌金门到钱塘门一带开挖的六井,并非是挖土成井,而是由入水口、地下沟管和出水口三部分组成。先是在西湖沿岸靠近州城的湖中疏浚湖底,挖成水口,并用砖石砌起来,再在它的外围用木桩护着,里面就蓄积起清澈的湖水,有的还设置水闸,用来调节和开闭水源。然后在居民聚居处开挖水井,周围砌上砖石,蓄积饮用水。在入水口与出水池之间呢,挖掘成深沟(沟要低于西湖水底),沟内用石槽砌好,石槽内又安放连接着的竹管,铺上泥土后与地面齐平,就成了埋在地下的输水管道了(很像现在的输水管呢)。这样一旦打开入水口的闸门,清澈的湖水就会顺着管道注入水井。只要西湖的水不干,水井里的水也不会枯竭。

李泌当年开挖的六井,分别是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和相国井。随着时间的流淌,其余五井均已淹没,唯存相国井,在路边静看时代变迁

后来,由于杭州地下水质变好,人们就地掘井涌出的井水也能饮用,原有6井的功能逐渐减退。到了明代,6井中有4口井坏废,只有相甲井和西井还存在。到了清代,相国井和西井也都废弃而被填埋。辛亥革命杭州光复后,人们在井亭桥畔相国井原址用红砖砌了一个大井栏,留下了一个相国井的标记,使后人记住李泌的功绩。

1987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修建了相国井井圈护栏,并在旁边立石碑记其事。相国井被列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杭州上城区商贸旅游局最近出资为相国井等一批杭州著名景观与百年老店注册了商标,并无偿提供给它们使用。

最近,杭州的古井保护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杭州城管办已经编制完成了《杭州市古井保护利用规划》,此次纳入古井保护范围的有200口左右,主要是建成50年以上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或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水井,其中就包括唐代的相国井,每一口被列入保护工程的水井都将由专家为其量身定制保护方案。

作者:记者 徐洁 编辑: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