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杭城的市中心官巷口青年路上,曾有一座建筑物被称为“西湖之冠”,就是现在的青年会。高高的钟楼屹立于会所前,准确的报时钟声曾响彻杭城方圆十里。
沧海桑田,如今青年会的钟楼, 钟声还是“当当”的敲,长长的指针画着圆弧,层层的青砖显得有点肃穆,当年高高的钟楼现在像一位耄耋老人伫立在周边的高楼大厦之下,仿佛讲述着这个城市和自己的故事。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创建于1914年,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为会训,“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以培养青年人具有德、智、体、群四育完美的人格为目标。
1920年青年会为方便市民的掌握时间的需要;同时为了纪念谢洪赉先生的功绩[谢洪赉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创始人之一],捐款建筑了一座钟楼。因钟楼上部有蓄水池,故又称钟水塔,又从美国波士顿捐购机械大钟一座,作为杭城标准时间。
1919年青年路新会所落成后,青年会主要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四方面事工。德育方面有:道德演讲,宗教演讲会;智育方面有:英文夜校,科学演讲会,智育演讲会,各种研究班、补习班,平民教育,公民运动,义务小学,图书馆,各种展览会等。其中平民教育运动规模较大,成绩尤为显著,当时招生二千人,全城分设八十所学校,第一期于四个月后读完千字课本,经考试及格者有一千四百六十四人,平民教育运动,盛极一时。体育方面有:卫生运动,每逢夏初,捕捉苍蝇、老鼠,举行卫生演讲,又往郊区各乡村宣传卫生,放映卫生电影,规模颇大,此外举办各项球类比赛,体育运动,及保婴大会,提供育婴保健运动等。会所服务内容有会员沐浴室,藉以提供清洁卫生。群育方面有:旅行团,参观团,及书画、篆刻、拳术、象棋、围棋等学习群,并中西武术等各种比赛组织。每月举行游艺会,电影放映会,戏剧表演会等。其它方面,职工部专向杭城各丝厂职工作卫生与爱国方面的演讲。还设立少年部专为12-18岁少年儿童进行培养四育工作。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创立后,因鉴于人民体质强弱,关系国家的盛衰,以介绍与推动欧美竞技体育为己任。积极创办体育刊物传播西方体育;并大力开展普及体育活动。
1919年,在会所建造了一处标准的篮球场[解放后著名的“青年会灯光球场”]。1922年在会所内又建成一所健身房[杭州市第一座室内运动场],配备设施,训练体育师资和裁判员、教练员。成立了网球队、篮球队、手球队、脚踏车队、游泳班、拳术班和童子军。另设个人运动班,分成人班和童子班。同年,又在会所内开辟一处公共健身场开展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等活动,并设有秋千、浪桥、索柱、铁杆、压板、跳远等器具设施,为市民开展公共体育活动。
解放后,青年会把事工更多地集中到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方面。同时组织各界青年开展篮球、网球、乒乓球、台球、体操等多样活动。每年组织举办了全市各界职工篮球、乒乓球联谊赛。兵乓球房内球台从一张增加到了六张,并请了教练辅导。五十年代多次为国争光的周兰荪、周树荪、朱成龙、吴小明等,都是从杭州青年会的乒乓球房起步成为乒乓球国手的。
1953年9月,为庆祝国庆开展全市性体育活动,青年会从各街道居民中,选拔人员组成“杭州市居民篮球队”与“杭州市居民民族形式运动代表队”,参加了“庆祝国庆节体育大会”的竞赛与表演。 其中杭州市有13个居民篮球队参加,观众达7000多人。青年会还组织举办了全市性的健美运动训练班、举重运动训练班。1958年春,在市体委的支持下,青年会开办了“东风少体校”[杭州市少体校的前身],设有游泳、兵乓球、体操、羽毛球、棋类等项目。
九十多年后的今天,青年会会所巍然,钟声依旧洪亮,走时仍然准确。现在青年会会所和钟楼已成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新时期青年会的事工,继续遵循本会宗旨“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四方面事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的需要,组织义工团体开展社会服务,提倡爱心和奉献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钟楼指针的移动,将继续见证这个城市的今天和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