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彪和棉花机潘永泰棉花店 【编者按】时过境迁,我国有不少经营了上百年的老字号企业,虽然有着深入人心的品牌,却依然面临着勉强维持甚至倒闭的局面。可是对比国外一些已经成长为国际品牌的百年“老字号”——沃尔玛,可口可乐等依然活力四溢。如何使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机,“老字号”怎样转型升级,成为困扰众多企业的难题。近年来,杭州许多“老字号”企业都在摸索身处新经济环境下的生存法则,有益尝试颇多,杭州网将陆续推出“老字号企业‘吐旧纳新’踏上转型之路”的报道,共同探索杭州老字号企业的创新和坚守之路。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弹棉花是一门濒临绝迹的老手艺了,那种有节奏的“崩崩”声,在21世纪的街头已经很难听到了。好在,杭州河坊街上还有一家老字号“潘永泰”,秉承着这门技艺。 某个细雨绵绵的初夏午后,我来到河坊街。这天街上的游客不多,但几乎每位路人走过这家门面不大的棉花店时,都会好奇地向里张望一眼。 这是一家仿佛“穿越”而来的小店:老旧的柜台,简陋的弹棉花机,十来床捆得严严实实的棉花胎,还有一床尚未完工的新棉…… 向守在店铺的潘家女儿说明来意后,我走进棉花店内堂,在狭小的休息间中见到了潘文飙老人——今年77岁的棉花店掌门人。 被一封家书急招回杭 接手棉花店 “潘永泰”这个招牌,是潘文彪的父亲潘统印创立的。但早在1989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潘文彪的爷爷已经是四处弹棉花的小贩,继而开办了弹棉铺,父传子、子传孙这样延续下来。 1961年,年轻的潘文彪被分配到江西工作时,突然接到了一封父亲病危的家书,要他接手祖传的棉花店。就这样,潘文彪拿着离职证明回到了杭州,成为了“潘永泰”棉花店的新掌门人,一做就是50年。 “潘永泰”的旧址并不是河坊街,现在这个狭小的店面是1983年潘文彪花了近万元买下的。他是80年代名副其实的“万元户”,从而也能看出弹棉花这个行业在当时的实力。跟潘文彪一起竞争过的200多家棉花店,后来一家一家地都关门了,“潘永泰”也就成了杭州的“最后一间棉花店”。 坚守 是为了那份信念 河坊街是杭州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左邻右里凡是愿意出租店面的,一年坐收30、50万绝对没问题,不过潘文彪却有着自己的坚持。 “赚多赚少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能守住这个行业。”头发已近花白、裤腿沾满棉絮的潘文彪,斩钉截铁地说道。 现在的“潘永泰”棉花店,跟这个行业一样露出了老态。除了偶尔来帮一下忙的女儿,店里只有2个正式员工——潘文彪夫妻。因为身体原因,从大前年起“潘永泰”棉花店就停止旧棉翻新业务,只做新棉被了。 即使是新棉被,生意也不好做。潘文彪给我算了一笔账:一条8斤重的棉被售价是360元,他们夫妻俩忙一整天也做不了5条,即使全部售出,营业额只有1000多元,还没扣除新疆运来的那些棉花成本…… “潘永泰”棉花店能坚守多久?对于我提出的有些残忍的问题,潘文彪反倒信心十足,跟我谋划起将来。“我正在申请有限公司执照,以我和儿子、孙子三个人的名义。”潘文彪说,他希望未来能有人注资、提供场地,跟有志于弹棉花行业的人一起把店做大,别丢了这份传统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