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在“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之际,大陆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两岸血浓于水的深情,读了令人深深感动。
支援台湾同胞抗击台风灾害的义举,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那场被称之为“古来少有、世上少见、感天动地”的全国人民踊跃捐款活动。在这场活动中,很多单位、很多人(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人士)不用宣传发动,自觉解囊相助,甚至靠乞讨为生的路边乞丐、生活艰难的残疾人也毅然决然地走向捐款台。大家的捐款,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上百万、千万,其义举可谓感天地、泣鬼神。
这场波及全国、全世界、上亿人参与的义举,至今令人回味无穷。灾情发生后,全国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奋不顾身抢险、全力以赴重建家园,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表彰了大批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中间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各大媒体充分利用传播广泛及时的优势,大力宣传报道抗震救灾情况和典型,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现在,抗震救灾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世界各国友好人士)掀起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捐助活动,表现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应当认真总结回顾,大书特书一笔的时候了。
认真总结表彰汶川大地震救灾捐赠大行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地震灾情发生后,鉴于宣传报道重点放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之上,捐赠宣传不多,一些人士曾经向媒体提问:这么轰轰烈烈的壮举、这么生动的教育题材,为什么不认真总结表彰?有的还带着失望的口气问:以往个别地方个别人捐款十万八万,报纸就宣传的不得了,支援抗震捐款那么多人、那么多钱,你们媒体倒沉默啦?对于为什么主张总结表彰抗震捐款义举,他们这样认为:我们很多人成百上千甚至几万几百万都捐出了,我们只想得到一个肯定。这些提问都很深刻。全国、全世界人民支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举动,是人类文明的一笔巨大财富,更是我国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生生教材。我们可以通过回顾总结、表彰典型、深度报道、编写教材、树碑立传等方式,把这场活动好好总结出来,把生动典型挖掘出来,把传统美德弘扬开来。媒体可以通过深入采访,写出回肠荡气的报道;民政部门可以逐个对捐款单位或个人进行造册登记,然后再由国家有关部门汇集成书或见报,保存下来;教育部门可将其编入中小学教材;此外,还可以在首都北京建立标志性纪念碑,教育后代。
一个民族需要有一种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扬名于世、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这一传统得以不断升华、提高。支援汶川大地震捐赠大行动,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加以总结,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让它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异彩,让它香飘万里,激励今人,流传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