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西湖自然山水 | 三面环山一面城 | 两堤三岛 | “西湖十景” | 西湖文化史迹 | 西湖特色植物 | “世遗”中国面孔
  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1年专题>>千年梦圆 杭州西湖成功申遗>>媒体聚焦>>  

西湖申遗十年磨一剑 旅美华人华侨千里祝福

2011年06月23日 15:56:01 星期四  中新网

中新网杭州1月5日电(记者 江耘 实习生 黄舒婷)“地球因西湖而美丽。我们呼吁海内外游客和华人华侨为西湖申遗鼓掌,支持杭州西湖申遗,期待杭州西湖申遗成功。”1月3日,在美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旅美作家冰凌如是说。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厅了解到,今年是西湖申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关键年”和“希望年”。作为全球著名景点,西湖申遗也得到了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注和支持。

十年申遗看今朝

“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美是杭州。”杭州西湖在十个多世纪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并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成为景观元素特别丰富、设计手法极为独特、历史发展特别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是世界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据了解,1987年就有专家提议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多年酝酿,到1999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迈上西湖申遗之路。

2007年,杭州市申遗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认真编写西湖申遗文本,对西湖的历史沿革、文物古迹、现存装空等进行了文献、考古的综合研究,为西湖申遗做准备。2010年1月初,西湖申遗顺利通过了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初审。

据悉,近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专家将对西湖进行实地考察、书面评估等,同时将于今年6月,在巴林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对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项目作出最终表决。

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厅了解到,今年是西湖申遗的“希望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形象地说,就差“临门一脚”了。

西湖因申遗而更美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说:“西湖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护好、建设好西湖。”

本着这样的理念,西湖申遗办在国内外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指导下,对反映西湖文化核心价值的西湖十景、文化遗存、周边环境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多次修缮整治,先后对西湖十景碑亭、十四个文化史迹以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并对部分植物进行了适当调整。

对申报范围内的重要地下史迹,杭州西湖申遗办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使清行宫遗址、钱塘门遗址等一批重要史迹得以更好的保护与展示。这些考古遗址,涵盖了城市建筑遗址、皇家建筑遗址、宗教建筑遗址、园林景观遗址各个层面,这不仅仅丰富了西湖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西湖申遗提供了有力实证。目前,申遗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西湖文化景观得到了有效修复。

如今的西湖通过有关部门的修复和完善,通过社会各界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显得越发美丽。

华人华侨情系西湖关注申遗

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西湖一直以来备受海外华人华侨的赞誉,西湖申遗也得到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新年伊始,在美华人华侨还自发举办了一场名为“地球因西湖而美丽”的新闻发布会,呼吁国际社会和海内外游客支持杭州西湖申遗。会后,在美华人华侨还向联合国总部和教科文组织递交“地球因西湖而美丽”相关资料。

参与本次发布会的著名旅美作家冰凌有一个家就安在杭州,他对西湖有别样的情愫。“我因为工作关系,来往于中美两国,在杭州西湖区生活已经十年,经常游览西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西湖的魅力。西湖是大自然的恩赐,经过东方文化的沉淀和人类文明的浸染,使西湖的美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无穷无尽,构成了人类文明灿烂的文化遗产。西湖不仅属于杭州浙江,属于中国东方,也属于世界。因此西湖申遗非常必要,而且我坚信一定会取得成功。”冰凌说。

“我是柳梢上的一枝新绿,吹佛在黎明的苏堤春晓;我是花港观鱼的落花飞天,倒映在仲夏的三潭映月;我是婉转的黄莺翠鸟,吟唱在晚秋的曲院风荷……”旅美女诗人依人还为杭州西湖申遗专门创作了诗歌《恋西湖 》。

现居美国90高龄的国际社会活动家、著名记者赵浩生先生也表示非常支持杭州西湖申遗。他说:“西湖太美了!古今中外,哪个文人不想去西湖。我很想再回去看看西湖。”在与冰凌的交谈过程中,老先生反复吟唱名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完)

作者:记者 江耘 实习生 黄舒婷 编辑:郭媛贞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编辑、策划:郭媛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