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活动载体
18.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进”活动。整合全市理论宣传队伍和教育平台资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讲师团”为主,在各区、县(市)和各系统分别建立讲师团基层宣讲点,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充实讲师团师资库,组织讲师团成员深入机关和事业单位、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开展集中宣讲和“菜单式”宣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19.举办“西湖读书节”。每年举办“西湖读书节”,组织各种体验式学习、互动性学习活动,安排各类贴近生活的讲座、论坛、报告会及其他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品味书香”等系列主题读书征文活动;举办“书香人家”评选活动;组织各类特色、特价书展,开展荐书赠书换书活动;开展“送好书到乡村”、向困难家庭孩子发放图书代用券等活动。
20.开设品牌特色讲坛。以“万松讲坛”、“西湖文化讲坛”、“文澜大讲堂”等为载体,以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宗旨,广邀知名学者讲学,传播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市民大学堂”、“成长大学堂”、“西子大讲堂”等为载体,举办各类面向社会公众、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讲座。以“我们”论坛为载体,推动机关干部围绕发展所需、百姓所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举办各类研讨交流活动,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形成学习、创新、服务的联动机制。
21.构建社区学习圈。借鉴国外学习圈的成功经验,以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为依托,在社区探索构建各类学习圈,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区学院承担学习圈的具体组织职能,指导各学习圈共同制定学习制度并提供学习场所。学习圈以研究探讨事关社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遵循“找问题—小组研讨—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深入研讨—实现创新”的链式学习流程。市成立社区学习圈总部,负责全市学习圈创建工作的指导、培训、资助、评估等工作。
22.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坚持服务发展、贴近生活,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社科普及周”、“科技活动周”、“科普进家庭”等活动,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科普考察、科技夏令营等,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23.丰富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体活动和群众性节庆活动;继续办好“邻居节”,深化“邻居节”的内涵;深入开展村镇“种文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乡风文明千里行”文化大篷车巡回演出等活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4.办好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以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公益性场馆为主体,其他各类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为补充,构建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网络,设计互动式、体验式参观项目,向青少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5.创建“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在来杭务工者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企业、社区中创建职工书屋、基层职工学校、基层职工俱乐部“三位一体”的“新杭州人文化家园”。举办以技能、法律、文化、心理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培训,完善各类文体设施,为广大职工尤其是来杭务工者就近就地提供免费的学习、文化、娱乐阵地,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提升文化生活品质。
26.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6”培训工程。着眼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滚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6”培训工程,依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市本级每年安排250名左右骨干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并组织参加国际性的经贸洽谈和学习考察活动。
27.实施农村实用人才“125”培训工程。着眼于培养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滚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125”培训工程。市本级每年培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10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00名,种养致富带头人5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