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热点专题>> 2011年专题>> 记者新春基层行>> 杜绝假新闻
从“金庸去世”看微博假新闻的传播与应对

2011-01-24 09:03    杭州网

二、微博时代的假新闻现象解析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在中国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用户渗透率达到36.9%。但与此同时,微博上的假新闻也层出不穷,其中有明星八卦、天灾人祸、国际热点,也有国内社会民生、食品安全问题等,谣言可谓无孔不入。

微博假新闻的野蛮生长,一方面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及发展水平有关。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以爆炸方式激增,信息冗余,注意力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许多网站,尤其是商业网站都深知:只有在赚取注意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挥其影响力,媒介所凝聚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眼球效应,企业、个人为吸引观众的关注,无所不用其极,炮制假新闻是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微博的诸多传播特性很容易导致传播话语权滥用,助长谣言的产生:

1.微博话语权的下放及把关人的缺失

微博以其低准入门槛、发布方式简单快捷等特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注册一个微博号,只要轻敲键盘,一点鼠标,就可以将信息发布出去,每一个“脖友”都可以成为新闻“第一发言人”。由于把关人的缺失,使得信息不需层层审批就能发布,制造谣言变得轻而易举,任何人都有发布信息的渠道,任何人也都有发布虚假信息的可能。

2.微博的自媒体特性易使公众成为谣言的二传手

DCCI发布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微博与社区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从微博用户最喜欢的应用来看,占据前四位的功能分别是评论、关注、热门话题、转发。由此可见,与SNS社交网站相比,微博更倾向于关注热门信息、即时信息,并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转发,更多的是扮演一种资讯传播、以人为中心的自媒体类型角色。因而,虚假信息一经传播极容易在微博中受到关注,并被大范围转发,很多网民不知不觉就成了谣言传播的二传手。在“金庸去世”假新闻事件中,网友本来是以求证口吻转发的帖子却被误传为新闻,甚至不少加V字(即经新浪实名认证)的名人也充当了传递者的角色,这些名人因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进而使谣言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强大的舆论波。

3.微博具有强大的媒介融合功能,加大了假新闻传播的可能性

微博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它能将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等传媒捆绑起来,强化了微博与各媒介之间的纽带关系,使得信息能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共享,也使得虚假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在“金庸去世”假新闻事件中,这则消息起初在百度贴吧、人人网等平台上流传,后被转到微博,才引起了广泛关注。

4.碎片化文本及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易成为假新闻滋生的温床

与传统的写作习惯不同,微博以140个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微博上援引的大量信息没有出处来源,却被当作新闻来处理,被大量转载传播出去,大量掺假信息就这样不胫而走,产生谣言。由于字符所限,信息获取量有限,微博信息的完整度很难保证,同样也容易使信息失真,且一旦传播开来,因其短小、简练的写作模式使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或令假新闻辐射的人群范围更广。

5.名人效应使舆论中心化重组,加速谣言扩散

新浪微博利用“名人效应”通过实名认证的方式吸引各领域的领袖、精英加入,这些意见领袖式人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粉丝的关注。面对微博上的海量信息,人们会显得无所适从,只能进行选择性注意和接收,这些名人的偶像作用及社会地位,使得人们更易于选择他们所发出的信息,因此某一意见领袖的一句博文往往能在网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大量网友围观。每一个微博上的名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信源,形成局部的舆论中心。同时,在整个微博舆论场中,各意见领袖之间相互碰撞,形成多个舆论中心重组的格局。这种网状传播模式打破了报媒的线性传播模式,它可以汇聚不同的舆论中心,形成一种几何级数裂变的立体传播效果。若意见领袖不慎将某一虚假消息当作事实加以传播,那此谣言的传播速度是十分惊人的,不仅有动辄成千上万的粉丝关注,还可能在与其他意见领袖的碰撞中被再次传播,多极传播之后,谣言的影响被迅速放大。


来源:《新闻记者》    作者:谢耘耕 王平    编辑:周曦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