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遏制微博假新闻的产生
微博作为一个成长迅速的新媒体,影响巨大。在一些重大的危机性事件中,虚假信息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作用,如不及时辟谣,其所引起的消极影响或将比假新闻本身更可怕。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从源头遏制微博假新闻的产生。
1.应加强微博虚假信息监测及预警机制
谣言一旦产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有效应对谣言的策略是从根源做起,第一时间发现谣言,做好预警,组织辟谣,只有这一系列环节都发挥作用,谣言才能止步。发现虚假信息作为首要环节尤其重要,其对虚假信息是否会被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微博的监测机制,广泛地分析、采集来自网络、媒体及公众等多方的信息,从技术上增强虚假信息识别能力,为及时破解虚假信息奠定基础。另外,虚假信息对受众越重要越有可能被传播,这是谣言的传播规律之一,可见,除了及时发现虚假信息外,还要做好研判、预警工作。依重要性程度、结合公众当前的社会心态,准确把握虚假信息之于公众的重要性程度及敏感度,有效预警,及时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澄清谣言。
2.主流媒体应担当起引导舆论的责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会影响力仍有上升的趋势,但主流媒体以其权威性、可信性、真实性的优势,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仍扮演着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随着微博的影响日益强大,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开通了官方微博,脱离了传统媒体生产新闻的一系列把关过滤环节,操作流程通常由一般个体编辑管理微博,这就出现了一个人代表一个机构发言的情况,有些网络编辑未做好二级把关人作用,消息未经核实便草率发表。普通公众把传统媒体发布的微博信息等同于现实中媒体机构所发布的信息,以为其具有权威性,致使假新闻被广泛传播。传统媒体若有不慎,便是在客观上为谣言镀了一层金。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要规范微博新闻的发布流程、提高信息过滤功能,从源头上减少谣言产生的可能性,一如继往地保持其被赋予的权威性、可信性及真实性的光环,而不应在自由、随意的网络表达空间中随波逐流,丧失其新闻求真、求实精神。
其次,主流媒体还担当着引导舆论的重责,面对各种模糊不清的信息,应多一些批判,少一些盲从,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公众理性思考,对谣言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谣言。
3.网友需理性分析,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不传谣,不信谣
面对网络上的公共舆论空间,每一个网民既可能是虚假信息的传播者,也可能是阻止虚假信息传播的主力军。网民应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及道德自律,谨防成为谣言传播的助推者。对网络信息平台发布的新闻不能盲听盲从,面对没有事实根据或不确切的信息,应该不随便转发和评论。
4.除法律监督外,还需要媒体自律及政府引导
对于网络的管理,我国还存在很多立法盲区。但对谣言的传播在中国现存法规条例中也有适用之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其中第一款就是“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但法律手段并不是万能的,微博还需要一套自治性机制作为谣言的应对机制。目前国内已出现这类组织,如“果壳网”专门开设了“谣言粉碎机”专题板块,由20多位高学历的成员组成,曾破获了多起谣言。新浪微博也可借鉴其做法,在微博上成立一些专门辟谣的自治性组织,由专业成员对微博谣言进行自纠,及时发现虚假信息并予以澄清,此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微博的信息“自净”系统。这类机构的组织成员要求具有相对较强的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可以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专职采编媒体及其他名人,对重大信息进行严格的真假调查,验证真伪。同时他们之间也可以互相沟通、合作,产生更大的合力,以期更好、更快地揭露、批判网络滥用行为,规范网络秩序。当然民间组织的力量毕竟有限,许多信息因其事件本身的复杂性程度而使谣言的调查、验证工作较难开展,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虚假信息才能得以被迅速、有效、及时地击破,因此政府相关机构仍将承担着辟谣的重要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