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营造得像个“家”
走在香港的居民区,孩子们荡秋千、玩滑梯时发出的欢呼声不时传到行人的耳中,为这个城市平添了一份温馨。香港的儿童娱乐设施大多由政府或基金会投资建设,不仅免费向众人开放,而且分布广泛、维护良好、场地干净,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香港特区政府目前管辖的超过1500个公园和游乐场,大多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些场所遍布全港,大部分交通便利。此外,政府还提供游泳池场馆、网球场等多类体育设施,其绝大部分营运费用由政府补贴。
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告诉记者,香港维持各项体育设施的低收费水平,目的是确保收费在公众可负担的范围,以此鼓励市民持续进行运动,以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对于更多人来说,一个城市是否空气好、环境棒,也是营造“家”的感觉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如今影响香港城市空气的首要“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为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特区政府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引进最严格的汽车燃料和尾气排放标准。从2010年7月1日起,香港开始实施欧盟五期汽车燃料标准,环保效益进一步提高。另外,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香港与广东紧密合作,启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络,携手治理空气污染。
“地方化”与“国际化”和谐共存
“叮当”“叮当”,在高楼林立的香港街头,带着满身斑斓广告的有轨电车行驶在群厦之间,很有怀旧的感觉。
香港有轨电车因发出“叮当”声响而又被称为“叮当车”,已经驰骋百余年,是香港现存最古老且仍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是世界上唯一全部采用双层电车的电车系统。
木制的“一字排”坐椅,木制的车窗,斜向打开的玻璃窗,百年不变慢悠悠的行驶速度,“叮当车”带人穿过最热闹的香港街头,将港岛的繁华与世俗尽收眼底。它不仅是香港独具一格的旅游景点,也是香港历史和港式生活的象征。
香港在发展成为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并没有丢掉属于自己的“城市底色”。这种“城市底色”的存在将香港与其他国际大都市区分开来,是“香港”之所以成为“香港”的关键密码。
从上环的文武庙到九龙的“黄大仙”,从中环的前中央裁判司署到湾仔的景贤里,从长洲岛的老渔村到维港的天星小轮……一个个饱含地方历史生活风情的故事,不仅向人们讲述香港的过去与现在,还活生生地见证了香港的独特个性及中西文化合璧的特殊环境,这正是“地方化”与“国际化”在香港和谐共存的独特风景。
走在香港街头,也许在某个巷口、某个转角,你总是会发现另一个“地方化”土生土长的香港,外表看似破败陈旧,内里却蕴含无限生机,与珠光宝气、雍容浮华的国际化香港的对应是那么强烈。而当地人这时总会自豪地告诉你:没错,这就是我爱的那个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