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融进生活。
纹样,改变空间认知。
入围作品——失衡的平衡
纹样之文化解读研讨会现场
杭州网讯 如果说音乐是无国界的,那么,纹样是极少数能与之齐头的传播载体。它生性不需张扬,甚至可以干脆省略掉“歌词”,却已默默地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纹样融入声波,造就了荷兰有趣的“声波礼堂”——利用声音与建筑纹样的微流学,根据发言人语音、语调、音质的变化,礼堂的四壁便会以相应声波纹理的形式展现出来;纹样融入医疗,便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患者对空间的认同感,帮助自身恢复健康,成为医生治疗的一个最新颖的“利器”;纹样,甚至可以细腻到模仿植物根茎的自然生长过程。
“会呼吸的纹样,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今天上午,由杭州市政府携手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纹样之文化解读研讨会”上,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主任安娜.斯密斯教授以纹样在世界各国、各领域的应用实例,向大家阐述了纹样在生活中的魅力。
与她齐聚一堂的,还有来自法国、韩国、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国际学界和设计界对各民族纹样的文化和形式的交流、借鉴、研究和活化”是他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借此机会,本项目将成立“国际纹样联盟”,日后将作为‘国际纹样创意展'的纹样创意设计交流机构和纹样文化研究的国际平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教授透露。
而专家们口中津津乐道的纹样创意产品,在白马湖展区的A馆二层则有不少实物展示,它们都是“2013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的入围作品。
据了解,本次纹样大赛的主题和宗旨为“信念”,来自国际国内纹样创意设计相关业界和院校近300份作品中50份被评定为大赛入围作品,国外作品排名前8名,国内作品排名前22名作品可获得大赛参赛资格,还将继续角逐大赛最终总决赛名次与奖项。
国际评审团阵容也非常专业,七位评审包括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主任安娜.斯密斯教授,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葛尔德.艾什教授,韩国淑明女子大学金景娥副教授,2012世界设计之都赫尔辛基项目负责人玛塔.洛埃卡里,EARS欧亚创意圆桌论坛中国合伙人潘剑锋,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斯汀.哈尔博罗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教授等。
在复赛中,最受关注的作品是朱显达的《童年梦》,他的作品创意来源于甲骨文中的“坐”,取其字形进行变化,结合人体力学做成的多套椅子。这套作品是他在法国攻读硕士时的论文题材衍生的创意,据说为此,他专门去幼儿园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调查。
长期的严谨调查和反复实践让作品既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又兼具多功能实用性,众望所归,《童年梦》摘得全场大奖;而朱铿桦的系列服装《花吃了那少年》则以细腻的感官诠释出了简洁华丽的美感,夺得最佳概念创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