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17日讯(首席记者 童俊 通讯员 徐佳 陈福)“你的身份信息就是银行工作人员透露的,所以绝不要相信他们的话!”听到电话那头“检察官”的告诫,杭州市民陈女士选择了相信。 结果,李女士应对方要求存进银行卡的102万都被他人悉数取走。 今天上午,杭州警方就本月月初发生的此案召开新闻发布会,除公布案情和发布预警外,警方再三提醒,电信诈骗手段虽然也在与时俱进,但万变不离其“钱”,市民要提高警惕。 “检察官”要求存入保证金 今年7月2日,市民陈女士家中的固定电话接到一名自称“医保中心”的女子来电,称陈女士医保卡被人在临安使用,购买了108盒康泰克及在医院消费16000元,其医保卡可能被终身停用。女子口气很严重——康泰克可以被用来提炼冰毒,事主已涉及重大刑事案件贩毒罪。 然后电话被转接至所谓的“临安110”,电话中的“临安警方”煞有介事地核实了陈女士的身份信息。紧接着,陈女士的手机便接到了“杭州110”的电话,一名自称公安的男子让她好好配合警方调查。 事件进行到此刻,陈女士已经心惊胆战,只得满口答应。同时,固定电话中的“临安110”也帮其转接到了一名自称办理该案的“北京检察官”的女子,女子表示陈女士牵涉的案子很严重,并给了她一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址,陈女士在网页上发现,自己已被“通缉”。 接下来的情形,和大多数电信诈骗的手法一样。按“警方”的指示,陈女士将自己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提供给了“警方”,并分数次在卡内存入了102万现金作为“保证金”。期间,“警方”告诫陈女士此事不可向任何人说,绝不能相信银行工作人员对她说的话,因为事主的身份信息就是被银行工作人员泄露的。 在短短数天内,陈女士存入了120万元的“保证金”。直到7月14日“检察官”再次要求存钱,陈女士表示已没有钱再存,于是“检察官”说事情已完结了,可以到当地派出所解冻自已的银行账户。 7月15日上午,陈女士来到上城公安分局望江派出所,要求解冻自已被冻结的银行账户,此时发现银行账户内已没有一分钱,这才报案。 102万分16次被人异地取走 警方调查,从7月3日至7月14日,对方分16次通过网银转账将共计102万元左右的资金全部转到开户行一张为北京、一张为广东佛山的两张工商银行卡上。 目前,案件的详细情况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今年以来杭州电信诈骗案损失近4000万 “现在,不法分子也知道我们各地银行工作人员会提醒存钱的客户注意电信诈骗,所以他们在骗局中会多次强调受害者不要相信银行工作人员,从而麻痹了不少人。”杭州警方表示,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市民只要提高警惕,并了解这些骗术的特点,就能轻而易举地戳穿骗局。 据悉,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杭州市共受理电信诈骗案件1811起,总损失价值3943万余元,而去年同期受理1847起,损失总价值4729万余元。 在上半年的电信诈骗案中,电话诈骗1054起,占总量的58.2%;短信诈骗440起,占比24.3%;固话诈骗317起,占比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