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
林林总总之所以罗列如此多事例,是因为感慨杭州有很好的图书馆制度,是因为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的那句话,接纳一切愿意来的人,包括衣衫褴褛的乞丐: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可以选择离开。
而这只是一个学习型城市的一个点。它的感人之处在于,我们看到了书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而任何人都可以从书中得到教化。
笔者由于工作和个人爱好之故,每月都要在图书馆和书店流连几回。每每看到地上坐的、跪的甚至趴着的在痴迷地看书的人,心里总有温暖的感觉。虽然其目的各不同,但能够安静地抽出时间读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于纷扰杂乱的世界,难得创造一片净土,怎么赞美也不过分。大的说,为国富民强;小的讲,为了自己的学业、生存、修养。
中国唐诗宋词的年代,把读书推向了极致。北宋开国就定下“任何时候不得杀劝谏士人”之训——那个全民尚书、天下尊士的氛围,也许正是造就了文化繁荣的缘由。及至“文革”,破四旧辱没文人,肃杀之下,谈书色变,“大老粗”盛行,一场文化灾难毁了中国10年。
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雅致应该与之比翼同步!多年前经常采访一些首先富裕起来的人们。甫一进门,便被高大的书架所震撼,但刚要前去翻阅,在主人难堪的同时,我看到了许多一点折痕都没有,甚至华丽外壳的中间竟然是空心的书籍。一个不好读书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当下,我们看到不仅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更多的企业家在苦于年轻时无书可读的同时,在高龄时仍毅然走进课堂,以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这或是“书香”浸染的又一佐证吧。
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是消弭知识鸿沟的重要平台了。杭州图书馆坚持了10年,尤令人敬佩。让每一个阶层的人都能平静平等地捧着书读,让书香渗透所有的角落,让图书馆成为一座城的书房,杭州做到了,现在,这样的书房正在流动起来,游走在许多个小区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