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活雷锋 事无巨细助邻 |
2013年08月18日 15:27:00 星期日 |
已是古稀之龄,本该安享晚年为己而活,但在赵有根的心中,邻里之间,仿若亲人,“帮助他们,就要不遗余力。” 尽管微瘦的脸上布满皱纹,但铿锵有力的话语难以显现出他的真实年龄。在青年路社区,赵有根是出了名的“活雷锋”,其热心肠可以说处处可见,比如谁家的煤气灶坏了、油烟机不转了、下水道堵了……都会出现赵有根的身影。用邻居王大伯的话说,“(赵有根)简直就是万能修理工,还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大伙儿需要他的时候。” 其实,赵有根远不如外面的修理师傅专业,但邻居们就爱找他帮忙。为了对得起大伙儿的信任,赵有根经常从专业师傅那儿“偷学”修理技能。时间久了,对付家中突然出现的“小故障”,也自然不在话下了。 铁门关不住的邻里情 “赵师傅,饭吃过了吗?”这句话,赵有根一天要听数十遍。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其中饱含着街坊邻里数十年来深厚的情谊。见仁里18号是老房子了,这里每层住着五户人家,403室就是赵有根和老伴儿李宝琳窝了十多年的住所。 没有防盗门,一扇横拉式的铁门将老房子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住在楼上和隔壁的邻居,每逢路过赵有根的家,见铁门微开着,都要冲屋里喊一声:“赵师傅在家呢?”有时赵有根会麻利地跑到门口交流问问近况;有时手头正忙,便在屋里大声应和几句:“对啊,出门呢?”“年纪大爬楼梯悠着点儿,早去早回啊。”…… 再平常不过的对话,在赵有根看来,这些都是增进邻里感情的细节之处。 住在一起便是缘 “好邻居”好在哪儿?赵有根自己也说不上来。但在大伙儿的心中,他可是名副其实的“楼道长”。 “每天楼道里走走,看看有没有什么情况。”赵有根一边扶着楼梯往上爬,一边向我介绍着这里的情况,“共住了25户人家,其中6户是独居高龄老人。我隔三岔五就要上门看看他们,尤其是这6个家庭,问问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赵有根对自己“管辖”楼道的住户情况了如指掌,他说,这也是多年来令自己十分骄傲的地方。 202室住着一位95岁高龄的独居老人,老人姓夏,名挥文,满头华发。十多年过去了,买菜、通下水道、陪聊……在夏老眼里,赵有根胜似儿子。夏老虽然能记住的东西不多,但有一个号码绝对倒背如流,那便是赵有根的家中电话。“打他(赵有根)的电话,比打儿子的还灵咧。” 许是依赖久了,夏老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赵有根都明白其中的含义。深夜哪怕再晚,只要一个电话,赵有根就会出现在老人身边;事情哪怕再琐碎,只要老人一声吩咐,他也会竭尽全力去办好。不知从何时起,赵有根“助老达人”称号,也在社区渐渐传扬开来。 对待夏老如此,对待其他邻居亦如此。虽然楼层不高,但上下六层来回跑,时常把赵有根累得够呛,他总说,“老来也要发挥余热,忙了,自然就乐了”。对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赵有根同样关怀备至,一进屋总会多问上几句,不仅将他们的困难仔细记录在本子上,更印在了心里。“住在一起是缘分,无论大事小事,能帮的就不要吝啬。” 真心以对 拒做“熟悉的陌生人” 赵有根和老伴儿李宝琳有个好习惯,每天清晨都要去西湖边散步。回来通常8点左右,早饭过后,他还有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更换社区宣传栏里的报纸。虽然看起来是小事,但在赵有根眼里,这可是被众人“盯”的重任。“非得准时换,老年人都有看报纸的习惯。” 每天清晨,青年路社区宣传栏前,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三五成群的老人逗留看报,他们时而交流,时而思考…… 十余年如一日,经过赵有根之手的报纸,已经多到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每天半小时的更换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而这,也是当初他主动向社区要求揽下的活儿。 对于“邻里”二字,赵有根感触很深:真心以对,拒做“熟悉的陌生人”。 |
来源:杭州网 作者:徐可 编辑:王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