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践行环保——紫金社区环保酵素创始人郭素珍的生态科普梦 |
2013年07月14日 14:37:04 星期日 |
![]() 走进马市街约200米左右,有一条幽静小巷叫做方谷园,在这条小巷的3号墙门里,一代“航天之父”钱学森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如今,这里已经变成钱学森纪念馆,一批批杭州市民及外地游客来到此地参观学习,向钱老致敬。 生活在钱学森纪念馆周边的小营辖区居民,更是在钱老科学精神与爱国卫生传统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科普理念,也对街道社区的科普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小营街道以钱学森纪念馆为基点,通过培育一连串科普宣教阵地、开展一系列主题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让科普工作成为社区建设的一大特色与亮点,让生态科普理念走遍辖区的千家万户。 葵巷社区“一茶一座健康科普茶吧”是街道着力打造的科普学习园地之一,许多居民每周都要来这里坐坐,读一份《葵巷科普报》、写一条健康格言、上一堂科普知识课。 今天,“一茶一座健康科普茶吧”像往常一样坐满学员,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每位学员的手中都拎着一个盛满果皮果壳的袋子,为什么要把厨房垃圾带到课堂中来呢? 原来,今天来上课的老师是紫金社区的环保酵素创始人郭素珍和她的“生态工作室”成员,她来教大家怎样将厨余垃圾变成环保酵素。环保酵素,则是用厨余垃圾做成的酵素,可以用做清洁剂,洗碗擦桌子等,好用而且几乎零成本。 “酵素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菜叶果皮、剩饭、树叶等等,植物性的,里面加点橘子皮,可以调节气味。”原料准备好了,还需要加入糖和水。 只见郭素珍将糖、水、果皮按1:3:10的比例放入可乐瓶中,然后拧紧瓶盖,“冬天,一般隔四五天,给瓶子松个缝放一次气,夏天温度高,发酵快,两三天放一次。一般1个月后,基本就不用放气了。三个月到了,把分解残渣过滤掉,剩下的黄色液体(如果变黑,就是腐败,制作失败了),就是完成的环保酵素,可以直接使用了” 郭素珍边说边将已经制作好的环保酵素拿出来分给来上课的学员,并告诉他们环保酵素的“妙处”很多: 酵素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臭氧,能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浓缩在云层中的重金属,继而将热气排出地球; 用酵素来拖地,蚊子苍蝇之类的就不会来;用它来清洗蔬菜水果,可以分解农药;用在厕所,可以让阻塞物溶解通畅,消除臭味。还能净化下水道、抑制有害菌生长,替代漂白粉水,清洗地面、地毯等,还可以给小宠物洗澡。 做酵素的残渣是上好的有机肥料,放在花园里有利于植物生长。 如果所有人把自己家里的垃圾转化为有用的垃圾酵素,大概可以减少20~30%的垃圾量。 从2012年至今,郭素珍和她的“生态工作室”已制作500余份环保酵素免费发放给周围邻居。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居民自发学习制作环保酵素,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杭州电视台也专程来到她所居住的紫金社区拍摄环保宣传片,探访环保酵素带来的生态蒲公英效应。 “环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垃圾要分类扔,这些厨余垃圾废物再利用,就变成了宝贝,不仅减少垃圾排放,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洁美,我要用自己的行动为环保做贡献。”这是郭素珍的梦想,她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也挖掘出生态环保的科技价值。 如今,在小营,有千千万万像郭素珍一样的生态环保志愿者,将环保打上科学的烙印,走出一条生态科普的新路子。环保酵素、落叶堆肥、生态垃圾处理器……一个个生态科技小发明、小办法被利用到辖区的环境建设当中。 |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