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专题讨论会发言摘登
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硬实力,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各方面工作亮点纷呈,成绩显著。 2013年前三季度,杭州文创产业占GDP比重一路攀升至16.17%,实现增加值956.1亿元,同比增长18.4%,GDP占比位居杭州十大产业之首。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以“改革十条”为总体框架的《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其中,围绕“推进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700多字的发展目标。 做强动漫、游戏、影视、设计等优势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上市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统筹浙江文化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之江文化大平台,确保2020年打响品牌…… 字里行间,是新的挑战,更是新的机遇。如何将这张蓝图变成杭州的金名片,需要更多智慧。 昨日,市委宣传部召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专题讨论会,邀请文化名人、名企代表和各级宣传文化工作者,各抒己见,为杭州文化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准确定位 培育特色 范周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定位。杭州发展文创产业,是抓住了文化产业核心中的核心。杭州文创的定位包含事业和产业两个部分,集中体现在设计和原创两个方面。当前,最重要的是找到文创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点,做强文创产业链。同时,也要注意对文创资源的有效开发、有度开发,避免导致将来发展的失衡问题。 其次,要做好杭州文创中心的产业梳理,搞好升级换代。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电视剧第一股、旅游演艺第一股、动漫产品出口领军全国……近年来,杭州在文创产业的各个门类都在全国拔得头筹,走在前列。但是,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处在一个升级换代的时刻,这就需要抓住设计和原创两个龙头。杭州在设计产业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和各类设计机构,积极发展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形象视觉设计等,努力打造中国设计之都。近年来,中国最火的影视剧几乎都与杭州有关系,原因就在于抓住了原创这个核心要素。所以,杭州理应积极创建中国影视原创中心,把天下的原创资源向杭州集聚,从而进行影视原创作品购买、拍卖、版权交易等系列活动。 再次,在杭州加快推进“西进工程”中,要结合城镇化建设,做好文创产业化和产业文创化的大文章,把文化特别是文创的植入作为西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跟进。 最后,要切实做好系统保障,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人力保障。积极推动文创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率先在全国作出融合发展的示范。还要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继续加宽加厚文创的“土壤”,筑牢全国文创中心的基础。
做好“人、事、物、场、境”的文章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杭州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文化名城,进一步推进文创产业发展,这是有基础的。为了实现目标,必须清晰“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创中心”的概念,它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气息、形态、状态和品质?我们还要为此做哪些努力?如果我们以国际的视野把杭州与国内外其他同类城市做比较,就可发现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近年来,杭州的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如今要称其为“全国文创中心”,就应该有地标意义的内涵,有一个更加细致、更加清晰的目标定位。 中国美院在全国范围内参与过许多文创项目。总结阶段性经验,我们是紧紧抓住五个维度的关键字:人、事、物、场、境。要打造全国文创中心与文化名城,更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所谓人,是指政府、原住民、创意人、游客以及愿意加盟本地的投资人等,协调好这些人内心诉求与愿望实现可能性的关系。特别要注重扶持杭州本地文创人的发展,因为这里的精英就是全国的精英力量的一部分。要创造和维护好文创的生态环境,吸引外部人才自发涌入。人才的聚集度其实就是一个标志。 事,是指与文创中心相关的事物、事务和事件。作为全国性的名城与中心,就意味着要持续性产生与文创相关的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和成果,涉及小说、影视艺术、绘画、设计、建筑、戏剧、音乐等各领域。 物,指的是那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作品。小到一个把玩物件,大到地标性建筑,都可以反映一个地域的文化气质。 场,指的是人、事与物所建构的文化氛围。文化场是具有能量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一个城市人的审美眼光和心灵,也影响着城市文化营造的品质。比如,要改善现在杭州城市中四处可见的墙绘,提高其创意智慧和绘制水平。 境,是指文化品鉴、品评的维度,意境与境界的提升是目标。近年来,杭州的文化意境通过西湖、钱塘江、西溪湿地为世人所知。未来,我们可以就“杭州意境是什么”开展更多的探讨。 这五个维度,共同构成有机整体,如果能够做到,将为杭州打造全国文创中心助力。
拓展文创发展空间 杭州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 麦家 浙江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市委决定要把杭州建成全国文创中心,我觉得这是一个既有针对性也有可操作性的预期。这些年杭州的影视、动漫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杭州在电子阅读产业上也有十分明显的平台优势。前段时间,有人排出了2013年度网络作家收入前十名,其中6人是浙江的,杭州有4人,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排名第一的“天蚕土豆”,本是四川人,因为喜欢杭州的文化氛围,前两年投奔到杭州,在城西租了房子,主动当起了杭州人,现在已落户,是我们浙江网络作协的副主席。大家可能想不到,他是个1989年出生的小伙子,但版税收入惊人,光中国移动电子阅读的年收入就已经超千万。除了网络电子书,还有纸质图书。这几年他已出版60本图书,每本书的销量都在30万册以上。再比如像“流潋紫”,她的图书销量也很可观,给出版社带来了巨大赢利。这些作家,其实背后都可以挖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可以形成影视、出版、阅读、舞台演艺、文化旅游衍生产品等各类产业商机。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在聚集文创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久前莫言应约专程来杭州与我们文化名人名企交流、讲课,并欣然接受做了杭州文艺顾问,愿意为杭州的文化繁荣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这不是偶然的,是杭州这个城市的“文化含量”在吸引他、召唤他。这里的民众在文化上的需求高,文化人在这里受到格外尊重。这也是我们做好文创产业的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文创产业专业性强,名人效应大,我们能团结国内甚至世界一流的名人名企落户杭州,即使不落户,择机来杭指导、交流,对杭州的帮助也会很大。 总之,我个人觉得,杭州要建全国文创中心,既有天时地利之优,也有政通人和之便。只要政府做好引导、规划,抓好落实,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请进来、走出去” 展示杭州文化品牌 邓京山 杭州爱乐乐团团长 杭州爱乐乐团自2009年4月成立至今已是5周年。从建设之初的“杭州速度”到现在的“杭州爱乐模式”,乐团已跻身中国一流职业交响乐团的前列。5年的实践,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是杭州这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给了它强大的发展后劲。 对于杭州打造全国文创中心,我提三点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推广大都市文化表演样式,例如对交响乐、芭蕾、先锋话剧、歌剧、舞剧等,要有意识地进行市场培育和引导,为增强杭州文化名城的建设积累更多的艺术精品和艺术样式; 二、在杭州文艺院团“走出去”的过程中,建议可以将文化、旅游、动漫、美术等进行打包整合,以项目带动整体的策划宣传。在推进杭州国际化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全面展示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 三、更加重视精品原创工作。建议政府财政提高对原创文艺精品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1月14日,我团举办了面向国内外的音乐家招聘,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考生中最终成功录取了4名演奏员,同时选拔了4名声部首席与副首席。如今乐团已拥有众多外籍艺术家、音乐博士和硕士生。如何留住这些优秀人才,让本地和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在创业的同时,享受到杭州这座城市给予他们的一份肯定和鼓励,这就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更好的保障。
加大投入力度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张朋 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近几年杭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名城的重点工作。 当前,杭州的总体文化投入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资金仍然偏低。接下来,我们应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使用保障机制等。 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上,布局应重点考虑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交通便利和可及半径等因素,按“十五分钟文化圈”要求,尽可能形成合理的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同时,盘活存量,整合资源,提高区域内现有文化设施对市民的开放度。
发挥影视媒体优势 弘扬核心价值观 赵忠伟 西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弘扬核心价值观是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西湖区充分发挥影视企业集聚的优势,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西湖区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1.6%,特别是影视产业,年产电视剧1500余集,分别占浙江省、杭州市电视剧产量的55%、72%以上,国内唯一的电视节目交易平台——中国(杭州)电视剧节目推介会落户西湖区,近年来,还打造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等6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品。通过一部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影视精品,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文艺创作、影视产业相融合,收到了较好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精心打造环西溪湿地影视产业集聚区,加快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建设,推动文化“走出去”,进一步加大对影视企业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辖区名人名家优势资源,着力培养编剧人才,加大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力度,创作更多讴歌高尚情操、反映“最美”主流道德价值的优秀文化作品,切实提升影视媒体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