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城市发展质量论坛暨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表彰发布会于北京召开,杭州荣获“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市”称号。由市住保房管部门配合申报的杭州安居宜居工作入选了民生典范案例。市住保房管部门多年来在安居宜居方便的工作再次得到认可。 居住满意度是综合评价房企经营业绩与运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销售服务、交付服务、房屋质量、小区环境与规划、物业服务等。那么,杭州的安居宜居工作又是如何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的呢? “租、售、改”三位一体 住房保障体系多层次多元化 近年来,市住保房管部门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在保障住房的服务和管理上逐步探索出自身模式,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大力发展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危改房、拆迁安置房等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了对住房困难家庭的政策“全覆盖”。 除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数量、保障范围上有所突破外,还将危旧房改善工程作为特色住房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被认为是“办在老百姓家门口”的又一个“民心工程”。坐南朝北,白墙乌瓦,这些已成为“危旧房”的四方院落、木质老宅,曾经见证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如今却因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侵蚀而变得“脏、乱、差”,难以承载现代生活的居住要求。而通过危旧房改善,六城区累计按规划实施了危旧房改善面积177万平米,改善了3.5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实现了老宅历史风貌与现代城市环境的融合,不少改善后的危旧房更是成为杭州的新地标。 更具前瞻性的是,市住保房管部门突破传统住房保障方式对户籍的限制,从2004年就开始探索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才)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经济租赁房等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并于2010年统一纳入公共租赁房保障范畴,真正实现了住房保障从“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的战略转变。在目前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公租房被放到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截至2013年底,杭州公租房已累计保障13766户家庭。其中,48%的保障对象是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创业人员,这使得住房保障的阳光更多地洒向了年轻人和创业人员群体,从而吸引更多创业群体落户杭州,助推杭州的产业腾飞与经济发展。 “去年8月全家搬进田园公租房,现在感觉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原先带着一家四口挤在20个平方米“农民房”里的王雄先这样描述道。据悉,去年开始交付使用的半山田园公租房小区,总建筑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是我市首个集中建设的公租房项目,由市住保房管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可容纳万余人入住。它的建成使用,是杭州住房保障建设历程中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里程碑。而眼下正在建设中的公租房项目更是热火朝天,除了田园公租房,杭州还有六大市本级公租房集中建设的项目——花园岗、蒋村、塘北、庆隆、三里亭和牛田地块正在建造中,未来可以供应房源上万套。这些项目足以让这个城市里相当一部分人的居住梦想得以实现。 从“安居”到“宜居” 保障房管理服务体系创新 著名作家麦家曾经这样说:“我没有去过天堂,但我想象中天堂的模样就是杭州的模样。”或许,这也是杭州人民的共同心声。 然而,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杭州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中,同样面临着防范弄虚作假、解决“退出难”等普遍性难题。尤其在市区目前已累计保障20余万户家庭、“十二五”保障房建设规模达到1290万平方米的背景下,如何把好“准入关”,确保公平分配;如何把好“退出关”,确保公平善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实现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等,成为住房保障工作的当务之急。 好在,近年来杭州住保房管部门针对这些全国性难题进行了持之以恒地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为鲜明特色的杭州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体系。以田园公租房小区为例,在每一次房源分配过程中都做到房源、保障对象、分配过程的全公开。为做到阳光化分配,杭州住保房管部门构建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不仅将住房保障管理系统与房产管理系统联网,还与社保、工商、车管、税务、公积金等职能部门管理系统联网,通过联网协查机制显著提高了准入审核的准确性。与此同时,田园公租房小区在全国率先引入了一套为公租房小区量身定做的智能化信息解决方案,依托高集成高智能高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将门禁卡的使用状态与租金缴纳情况绑定,同时也与公租房租赁期绑定,最终实现对普通保障性住房存在的“租金收缴难、资格退出难”等老问题的解决。为有效增强安全性,小区依托全数字可视通话设备实现三级管理。同时,以住保部门、社区、物业公司协同管理为中心,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统一平台,并引入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共同参与保障性住房管理,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此外,市住保房管部门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老城区范围内1999年前建成、尚未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区“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改善工程,不仅直接惠及了老旧小区26万多户家庭,也以创新实践的“杭州模式”赢得了国内各大城市的广泛褒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