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杭州公共外交协会、杭州日报联合主办的《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中美友好·杭州故事”》图片展,于10月17日在杭州图书馆长廊展出。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本次图片展所有展出照片紧紧围绕中美友好的主题,围绕杭州故事,以时间线为脉络,用叙述方式讲述与杭州有关联的中美之间的友好交往。 整个展览展出照片40幅。展出内容有为中美友好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也有中美建交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杭的重要节点;更有建交以后,两国人民日益密切的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与联系。 展览紧扣杭州当地人文历史。展览定名为“中美友好·杭州故事”,通过图片讲述在中美友好的历史长河中,杭州这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忠实的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展览不仅通过多幅历史图片,讲述在杭出生并生活的美国人司徒雷登深爱杭州的故事,也展现了杭州企业赴美证交所上市成功的喜悦与欢乐。它几乎代表了杭州与美国,也许是整个中国,由政府到民间,由文化到经济,35年来各方各面交融贯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中美友好·杭州故事”图片展将展至10月31日,欢迎市民朋友们前去观览。
1876年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钱塘江畔的之江大学。1906年,司徒雷登的独生子杰克也是在杭州出生。 司徒雷登重回“父亲的教堂”(右图)。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管杭州基督教天水堂,司徒雷登即出生在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耶稣堂弄),会讲一口纯正的杭州话。 抗战胜利后,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杭州同学会的校友在一起合影留念(左图)。民国8年(1919年)1月,他被聘请为燕京大学校长,此后,他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到日本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 1946年,司徒雷登在葬于杭州的父母墓地前沉思(中图)。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2008年11月17日,杭州半山安贤园,依照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他的骨灰也回到杭州安葬。 1911年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首任总干事鲍乃德(右)与青年会干事马文绰(中)、伍立夫的合影,鲍乃德有三子一女都生在中国,与中国和杭州青年会结下不解之缘。鲍乃德在回忆中曾这样形容古老的杭州:“到了一九一一年一月,我挈眷搬到杭州来住。那时的杭州是一个美丽和静的中世纪式的都市。它的四周有高厚的城墙环围着,似乎在骄傲地摈斥着那种烦嚣迫促的近代生活。” 1972年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但距离上海200公里外的杭州,才是公报真正的诞生地。“历史性文件中美上海公报,也可以说是1972年2月26日在杭州诞生,28日在上海向全世界公布的。”尼克松在1982年再次访问杭州的时候曾经这样表述。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一行,1972年2月26日由周恩来总理等陪同,游览了杭州西湖,还带来了4棵珍贵的红杉、巨杉树苗。这是第二天,即1972年2月27日刊载尼克松访华的《杭州日报》
1982年 1982年4月30日-5月4日,应杭州市市长邀请,波士顿市市长柯文·怀特率波士顿市访华团一行32人访问杭州。5月1日16:00,杭州市-波士顿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签字仪式在杭州饭店小礼堂举行,杭州市市长周峰和波士市长柯文·怀特分别代表两市政府在协议书上签字。
2004年 2004年11月8日,11名生活在杭州的外籍人士成为杭州市公安局颁发首批“绿卡”的外国人。目前,因工作、学习和就业等原因在杭常住的外籍人士有5000人左右,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向往杭州,希望在杭州创业并永久地留在杭州。
2014年 2014年9月19日11:53,阿里巴巴第一笔交易诞生,马云敲下交易钟。当天,阿里巴巴发行价68美元,开盘价92.7美元,截至当日收盘,阿里巴巴股价为93.89美元,涨幅达38.07%,市值达到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创造美股IPO纪录,也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