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创新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如何适应基层治理的新变化新要求,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创新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成为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现实任务。近年来,杭州市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规范提升,突出精准施策,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值得借鉴。 近年来,杭州市按照“缺位的抓紧建立,不健全的尽快完善,不合理的坚决革除,不适应的努力改进”的总体思路,积极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基层组织运行机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智慧党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切实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注重制度建设 填补基层治理空白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基层党建工作容易出现创新举措多,但难以坚持的情况。这一难题如何破解? “根本上要依靠制度建设,特别是对制度的空白点,要赶紧补起来,扎紧制度的笼子。”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仲灿给出了破题思路。 近年来,杭州市坚持问题导向,从基层实际需要出发,认真查找和梳理基层党建中存在的制度“断层”和空白点,着力进行创新突破,加强制度建设。 比如,在当前城镇化背景下,乡镇在撤镇建街后原有的党代会、人代会取消了,基层党员群众参与街道事务管理、决策、监督的途径变少了,民意表达出现“断层”。为解决这一问题,杭州市在余杭区探索推行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各层面的议事代表按照民主协商议事规则,讨论商议街道发展事项、参与民主管理、落实工作监督。2013年,全区14个街道932名代表共提出意见建议446条,全部得到落实办理,有效畅通了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受到了党员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今年,在余杭区试点经验基础上,杭州市委组织部召开了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理论研讨会和工作推进会,下发了制度文件,在全市层面上推广这项工作。 又如,针对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不良倾向,杭州市出台《关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振干部精气神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开展“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集中行动,使比学赶超、干事创业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旋律…… 注重规范提升 找准基层治理切入点 基层工作需要面对面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点多线长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实际工作中的“土方法”往往比较多,但规范化程度不高。要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重点在规范,难点也在规范。 比如,在乡镇街道层面,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镇街干部普遍反映“权力有限、责任无限”,部门和镇街之间条块关系不顺,决策、执行和内部管理随意性较大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工作的基本规则和程序。2013年以来,杭州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乡镇(街道)工作规程》,对乡镇(街道)班子议事决策、执行落实、整合资源、内部管理、监督体系等进行了规范,使乡镇(街道)的工作运行有了规范的“说明书”。“有了乡镇工作规程,我们基层干部工作就有‘导航仪’了。”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在规范镇街工作运行的同时,2013年以来,杭州市在桐庐县试点出台了《村级组织运行规则》,对村级组织的职责任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报酬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村级建设工程必须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招投标;村级组织印章使用实行‘双签制’和备案制;村干部上班实施考勤制,村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村干部应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村级组织的制度“篱笆”越扎越紧,村干部权力运行更加透明。 同时,针对“撤村建居社区”的党建工作“短板”,杭州市出台《撤村建居社区规范提升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党员队伍建设、社区服务管理、居民城市素养、集体资产运营、社区配套保障等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和制度创新不断规范提升撤村建居社区整体工作。 注重提升实效 抓实基层治理落脚点 基层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要让群众满意,让社会和谐。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是否健全。 杭州市在全国较早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率先在全国实行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制度,建立覆盖城乡,以乡镇(街道)党组织为核心、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全体党员为骨干的服务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做到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近年来,在完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杭州又立足各领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用制度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机制,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变成了“零距离”。 一场大雪过后,建德市寿昌镇干部郑红娟一早就往大塘边村赶。老党员傅福泰身体不好,要不要紧?村民每天都要上山挑水,今天的山路好走吗?作为联村干部,她揣着一肚子问号。和郑红娟一样,寿昌镇的近百名干部,在这个寒冷的早晨都不约而同通过各种方式,和自己联系的村“连线”。对他们来说,“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制度已入心入脑,以驻村干部的身份察民意、听民情、解民忧,早已成为自觉。 在农村,杭州市通过制度创新,逐渐形成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党员干部基层走亲”、“乡镇干部基层三认”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干部离开“案头”、走向“田头”、熟悉“户头”,进一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增进党群干群感情,锻炼干部队伍,夯实基层基础。 在城市社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机制,全市9.6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共领办社区服务项目23万余个,参与各类志愿服务20余万人次,帮助生活困难党员、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微心愿”4万余个,有效推动了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在社会组织,出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将社会组织分为普通类、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建设类协会、交通类协会、个私协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社会组织孵化器等9类,针对每个类别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测评体系,分别设定三级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估,真正让社会组织党建目标由“虚”转变到“实”。 注重科技融合 点亮基层治理创新点 信息化时代,基层的组织方式和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基层治理来说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基层治理?关键是要有战略眼光,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制度改革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效果。 为此,杭州市创新提出“智慧党建”的新理念,以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现代管理、信息科技的高度融合,让智慧决策更加深入,工作流程更加优化,过程管理更加精准,协同运行更加高效。 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杭州市拱墅区突破传统,探索实施党员智能卡制度。党员智能卡包含党员本人姓名、单位、入党时间、所属党组织、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党员可持卡办理党内业务、参加在线学习、连线党代表、参与网上投票和在线发表意见建议等,实现组织生活网上网下联动。同时,党组织可通过党员智能卡系统动态掌握、动态研判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情况。党员智能卡现已实现1583个基层党组织和28613名党员全覆盖,并延伸到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入党申请人等8000多人。 在服务群众方面,杭州推出了“党群服务微平台”,平台涵盖了党员报到、微心愿、线下活动、场地预约、爱心超市、党务小博士等功能。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党员可以完成社区报到,认领群众微心愿,组织各类活动;群众可以获悉并报名参加党群活动、网上预订场地资源、即时获取党务信息以及得到党建专家在线辅导等服务。上城区“民情E点通”APP、下城区“66810”为民服务信息系统、江干区“先锋指数”评价系统、西湖区“三全十服务”网络平台、萧山区“红色搜索”、富阳市党员先锋指数信息化管理平台……类似服务群众的智慧应用,在杭州还有很多。 在信息公开方面,杭州市通过党建网、微博、微信、党代表网上工作室等网络平台,实施“微问政、微行政、微监督、微形象”,形成一个从群众出发、到群众结束的“回路”。 这些都只是杭州探索“智慧党建”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智慧党建”的步伐将进一步换挡提速,使党建制度创新带动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专家点评 制度创新方向对有特点 刘靖北 杭州市立足基层党建的现状,适应基层治理的一系列新要求新变化,通过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创新,在基层治理方面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纵观杭州市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创新中的实践,有以下突出特点:第一,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在保证制度创新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第二,把坚持法治理念与推进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全国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样本;第三,把贯彻群众路线与推进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将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创新之中,在推动制度创新的同时,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长效的制度保障;第四,把加强基层治理与推进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 在制度创新中强基层增活力 郁建兴 杭州市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创新方面立足基层实际,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为改革整体推进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 杭州的制度创新很有亮点:一是突出问题导向促创新。如,针对撤镇变街后,乡镇原有的党代会、人代会取消,基层党员群众参与街道各项事务的途径变少,民意表达出现了“断层”的问题。杭州积极探索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来解决问题,改变过去基层社会由党政力量唱“独角戏”的单一治理结构,实现发展共商、民生共议、难题共解、和谐共建,初步走出了一条城郊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二是突出规范提升促创新。如,杭州探索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为抓手,强化党组织的五大作用,深入推进撤村建居社区规范提升,着力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撤村建居社区居民融入城市生活难、流动人口管理难、集体经济监管难等问题。三是突出精准施策促创新。如,针对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杭州制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程(试行)》,从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入手,通过综合化管理、多样化组建、双孵化培育、制度化建设、示范化引领等举措,有效破解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体制机制、功能定位、组织架构、党员管理、作用发挥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总之,杭州市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上的一系列创新,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层基础,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亲历者说 协商议事很管用 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吴山前村党委书记王良:“别小看这张代表证,我作为代表参加的民主协商议事会很管用。在民主协商议事会上,我建议街道建工疗站,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街道领导很重视,两个月后,仁爱家园工疗站就建成投入使用,30多名残障人士不仅生活得到照顾,还能参加手工劳作,获得经济收入,我们村的群众很满意。” 撤村建居社区发生了大变化 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格畈社区书记来孝军:“以前这里是一个脏乱差的城郊村,外来人口多,社会治安差。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撤村建居社区的规范提升,探索总结出一套以党建为龙头、各条线统抓共管的党群社会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社容社貌‘白净美’、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现在我们都是真正的城里人了。” 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杭州市下城区环北楼宇社区某外贸企业党员张思远:“之前我的组织关系一直挂靠在人才市场,现在楼宇成立了党组织,楼宇社区党委主动上门服务,为我代办了所有接转手续。我把组织关系转进来后,发现楼宇社区党委不仅离得近,而且服务好,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现在,我身边很多流动党员都亮明了身份,就近过上了组织生活。” “民情E点通”帮了我家大忙 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婺江社区群众蒋师傅:“我的儿子颅脑损伤导致记忆力下降,原先的学校无法再读下去了,去特殊学校又不适合,儿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全家人的心头大事。得知有了‘民情E点通’的民生服务平台,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通过手机APP把家里的难题发了上去。没过两天,街道的睦邻驿站就联系了中国少儿创意美术基地为我儿子量身定制了美术培训计划,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真的要好好感谢‘民情E点通’。” 杭州市下城区坤和楼宇社区汉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学习分享“乐创会”的创业经验。 在杭州市开展的“ 党员干部基层走亲”等活动中,建德市大同镇干部走访溪口村80多岁的“老豆腐郎”。 随着撤村建居社区的规范提升,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半山社区的居民晚上看上了露天电影。 杭州市党务工作者将入党积极分子相关信息录入信息化平台。 在杭州建德市教育局开展的“千名教师访万户家庭”活动中,大同一小老师到留守学生家中家访,并送上学习用品。 杭州市上城区党员干部通过社区终端认领“微心愿”。 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议事代表专题调研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