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岳云这样的犁田佬在我们村已经不多了。2014年1月28日,他向我展示他耕田时穿着的蓑衣。 白鹭与老牛的和谐画面,我摄于2011年8月,今后这样的场景或将无缘再现。 @浙江常山县天马镇五联村 从18岁开始扶犁耕田的应中良,在2013年冬天放弃了他操持一辈子的手艺。这个65岁的犁田佬卖掉了他的4头耕牛,留下的几件家什——犁、耙、耖被堆弃在空置的牛栏里,已经积上了一层灰。 弃 耕 “我吃不消犁田了,脚痛,这把年纪体力也不行了。” 应中良是这个村庄手艺最好的犁田佬之一。从分田到户开始,一年又一年,应中良都是种田农户最缺不得的人:在去年3月尾巴上准备打秧田开始,他就要赶着他的牛,在一丘又一丘水田里来来往往,犁田,耙田,耖田,他和牛密切合作,共同把100多亩稻田深翻细耕、耙碎整平。他的日子总是排得满满的。一直要到农历六月,才能有稍事喘息的时间。 这个叫五联的村庄,是浙江与江西交界的常山县天马镇的一个行政村,处于丘陵地区,村庄四面山环水绕,田畈规模不像平原地区那样辽远阔大,一丘丘水田高低错落,间杂有致,具有典型的丘陵地区的农业样貌。这里的农民历来以种田为业,上世纪90年代前还没有人外出务工,全村拥有1000多亩农田和六七十头耕牛。像应中良这样的犁田佬,起码有四五十人。 最辉煌的时候,应中良一家就养了6头牛,上过当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应中良头戴斗笠、身着蓑衣、肩负犁铧,与大牛小牛一起行走在烟雨朦胧的田间小道上,是这个村庄已然消逝的一景。 抛 田 现在的五联村,还在犁田的只剩下马岳云等两三个人了。 “太辛苦了,又赚不到钱。连田都没有人种,还要犁田佬干什么?”55岁的马岳云抱怨他的工作没有价值。他说,只要有点本事、有点力气的人,情愿进城去打工,就算是做粗工,也比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强。去建筑工地上做临时工挑沙子,一天能挣130元,而靠种田仅能维持温饱,想从土里刨出钱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马岳云的话也得到我父亲的赞同。我父亲种了几十年田,主要收入却仍然依靠他在农电管理工作上的报酬。从农电工岗位退休后,他每月能领到一笔两千多元的退休金,这已经让大多数年老的农民羡慕不已。 近20年,全村的壮年劳力大多都进城打工,一半以上农田被抛荒,那些尚未抛荒的农田,主要靠年纪大的人在耕种劳作,农田的利用率也大大下降。原先多是种植两季水稻,现在仅种一季;原先除了种水稻,还要在水稻收割后种小麦、油菜、萝卜、紫云英等作物,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种了。 此外,许多水稻田通过流转,承包给农业大户种蔬菜、苗木、养鱼,承包期为5年、10年或更长,一亩田的租金100元至300元。拿到这笔租金后,没有了田的田主人就必须像城里人一样去买大米吃了。 卖 牛 临近除夕的这几天,原本安静的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人们纷纷从城镇回到村庄,与家人团聚共度这个传统佳节。 村庄里的汽车多了起来,这是近三四年最为显著的变化。腊月二十九我在村庄里发现,有的农家小院里停了三四辆汽车。不仅成为机关干部、单位员工的这部分人买了车,很多进城务工、贩卖水果、搞建筑装修的人也买起了车,而且车子的价格可能更高。这么多的车子,在5年前的村庄也是无法想象的。 “社会发展很快,农民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在我父亲看来,这种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村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离开村庄进城的人,都能挣到大钱,而如果继续守着农田,反而没有奔头。 马岳云犁田的价格,从最早的一亩8元钱开始,一路涨到70元、100元,2013年的价格是240元。一年中,他最多能耕100多亩田,算下来耕田的收入不到3万元。而他一年365天没有一天可以休息,除了耕田,还要放牛。对牛的照料,一天都不能落下。 犁田的价格,再也高不上去了。马岳云也知道,种田的成本如果再高一点,将不会有人继续种田。 除了犁田的成本,还有种子、化肥、农药的投入,以及灌溉和种植、管理、收割的人力成本。相对于稻谷价格的低迷,种田的成本已经太高,种水稻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可言。 “以前,一斤稻谷的价格可以买四五斤蔬菜。现在,一斤稻谷换不来一斤小蔬菜。谁还种水稻呢?” 随着种田人群日渐减少,这个村庄的犁田佬也变得资源过剩。一头耕牛卖给牛贩子,能换1.5万元到2万元。牛贩子杀牛卖肉。这个村庄的几十头耕牛,绝大多数都卖到了牛贩子手中,现在只剩下两三头。 马岳云的这头耕牛,跟了他十几年,他舍不得卖。 看 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犁田佬发现可耕之田迅速减少。 应中良的儿子也在城里务工,他曾想让儿子回村,把自己的4头牛都传交给他。但是儿子不答应。最后,应中良只好把牛卖给了牛贩子。最小的牛崽不到一岁,也只得交给牛贩子宰杀卖肉。 “下一代再没有人会犁田了!”应中良这样向我感叹。 “趁我体格还行,我会再犁几年。可能用不了3年,我也干不动了。”马岳云这样说。 村庄里的年轻人将不再会种田。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对传统水稻种植知识的传承几乎是空白。对他们说,城市有着更强的吸引力,而他们也能在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 这个春节马上就要过去,不到一个星期,汇聚到五联这个村庄的汽车就会纷纷驶离,喧闹也将随之离去,村庄会回复到它平日的寂静。老人们仍将守着那日渐减少的稻田。 春节之前,马岳云已经接到几个农户的邀约,今年还要他为他们犁田。而这终于让马岳云稍感欣慰。 他带我去看他的犁。那把铁犁全身灰黑色,犁头锃亮,他已用了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