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志愿者”的上海样本
“志愿精神是为了让人们通过公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偏好。”
“小白菜”、“黄马甲”、“红袖章”、“蓝精灵”,不同的名称,却都代表着同一个含义:上海世博志愿者。
进入中国不到20年的“志愿者行动”,在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动员起来。200万名世博志愿者,几乎占了这座特大型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其规模甚至超过北京奥运会。
一个志愿者网络体系,早在世博会之前就已遍布整个上海。上至上海市文明办领导下的市志愿者协会,下至居委会的志愿者服务队,一个由市、区、街道和基层单位组成的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已渗透到每一个社区。它优势在于,可以让人们在短期内迅速转换成志愿者。
很少提出换岗的“小白菜”
在世博园区,几乎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身穿绿白相间服装的志愿者,他们被游客们亲切地称为“小白菜”。
每天有6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园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90后”志愿者吕颜婉倩就曾是其中一棵“小白菜”。
凌晨5点,天才蒙蒙亮,吕颜婉倩就已经醒了。虽然3个月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已经结束了,但她的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有时候做梦都还在世博园呢。”这个戴着大大眼镜的安徽女孩笑着说。
“很辛苦很累,但有一种被需要的快感。”说起世博会,她仍然掩抑不住激动。志愿者工作结束后,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感谢世博会,让我对“志愿”有了全新的认识。
新闻专业出身的吕颜婉倩是世博会媒体注册中心的“助理新闻官”,“就是接待媒体人员咨询,发放记者证啦。”这一工作让她见到了不少业界精英,如刘璇、闾丘露薇、张泉灵等,这让才学新闻两年的她兴奋不已。
“志愿精神是要让人们通过为公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偏好。”中国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说。
“助理新闻官”听着是十分简单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没有我想的那么风光和轻松,”吕颜婉倩说,所有的整理工作都要手工完成,常常为了一张证要翻找好几摞证件。
在世博会开幕之初,记者证还没有全部制作完成,每天已有上千名记者来领取证件,“我们只有5名志愿者,根本忙不过来。”他们不得不轮流去上厕所。
尽管这些辛苦和繁琐远超出了她的想象,但吕颜婉倩仍然乐此不疲,“我觉得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别人就很开心。”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这样简单的快乐,也有人希望从志愿者工作中获得更多。赵晓燕是吕颜婉倩的同事,在她看来,志愿者工作有点“大材小用”,“许多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这里泡咖啡、管仓库、跟班车,合适吗?”
与赵晓燕一样有些“牢骚”和不解的志愿者有,却很少有人提出换岗。
其实让赵晓燕等人感到有些委屈的是,一些人认为世博园区的“小白菜”就是廉价劳动力,“大概就是我们走上社会的提前预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