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进一步来说,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
(二〇〇三年七月二十日)
文化产品不能故作“清高”,不屑于讲“票房价值”,不能再走创作—获奖(省优、部优)—“搁”优的老路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这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没有市场,作品给谁看?宣教功能怎么发挥?先进性又体现在哪里?
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创作和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九日)
道德是法治的基石。法律只有以道德为支撑,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成为维系良治的良法。法律与道德,历来是建立公序良俗、和谐稳定社会的两个保障。法治与德治,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各自起着不可替代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其目的都是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保障社会的健康和正常运行。从一定意义上说,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刚性手段,以德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保障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建设“法治浙江”,必须把握法治与德治的互补性、兼容性和一致性,坚持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道德建设,把法律制裁的强制力量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硬性的律令与柔性的规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法治浙江”建设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知荣辨耻、扬荣抑耻、近荣远耻,明荣耻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在全社会形成明德守法的良好风尚。
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
(二〇〇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未成年人的工作,是事关未来的事业,是决定中华民族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工作。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从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感、远大志向、文明习惯、良好素质等这些基本工作做起,真正把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现在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就是童谣低俗化、成人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乱改古诗,乱编“脱口秀”。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抵抗诱惑的能力也很弱。童谣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孩子的“精神空间”和“心理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儿童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的,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奉献精神的熏陶;七十年代出生的儿童是伴着《歌声与微笑》、《小螺号》的歌声长大的,尽显劳动的淳朴和追求幸福的信心;八十年代出生的儿童是在《丢手绢》、《小小少年》的陪伴下自由成长的,儿童无邪、灵活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儿童的思想构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儿歌不能满足现今孩子们的思想发展需要,必须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讲文明兴村
(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最关键的内容,最基本的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的建设任务,不但要抓硬件,还要抓软件;不但要有新农村,还要有新农民;不但要推进经济建设,还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其核心就是人,归宿也都是人。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提出一个著名论断:现代化的过程是“人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是指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通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提高了自身价值。借用这一理论,建设新农村也应该是农民的自身价值、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我们改变了农村的外在面貌,却没有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那么新农村建设还是在低层次开展。只有在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同时,用现代文明、先进理念武装农民、提高农民,努力使农民成为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新精神、新技能、新素质、新能力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更加长久的活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鉴于此,我们要把“讲文明兴村”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立健全培训农民、增强素质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农村人口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变。
敬业乐业为美德
(二〇〇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要精其术,不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力求做得更好,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人生不满百年,做的也就是那么些事。做一件事情,干一项工作,应该创造一流,力争优秀。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乐其业,对工作有热情、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