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2014年专题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图书推荐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
2014-03-04 14:04    杭州网

 

努力打造“信用浙江” (二〇〇三年九月十五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朱镕基同志在视察会计学院时提出“不做假账”,这不仅是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是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信用建设,努力打造“信用浙江”。

打造“信用浙江”,就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信用,提升企业信用,建立社会信用;就要进一步健全信用制度,强化信用监管,倡导信用文化,营造信用环境;就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包括信用信息、信用评价、信用激励和失范惩罚机制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就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诚信的形象,建设“信用政府”。

办节要降温 (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这些年来,全省各地办节很热闹。总体上说办节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过多过滥则会适得其反。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办节要降温。有的节庆活动,在热热闹闹的歌舞晚会中开场,在各方来宾的迎来送往中结束,铺张浪费严重,既无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无明显的社会效益。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而且还造成一些安全隐患。全省各地都要严格控制办节。进一步加强重大节庆活动的申办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加强领导,严密组织,落实节庆活动的安全责任和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安全没有把握的,坚决停办,否则出了问题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社会革命 (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古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一对矛盾。人类社会在生产力落后、物质生活贫困的时期,由于对生态系统没有大的破坏,人类社会延续了几千年。而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西方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的;当大多数人都要像少数富裕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当今世界都在追求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能实现的,它是人类的一个陷阱。所以,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对于既是资源小省、又是经济大省的浙江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更为迫切,这也是我们建设生态省的本义所在。

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 (二〇〇七年一月五日)

坚持以人为本,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领导干部应该按照“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要求,深化认识,拓展方式,切实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

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很高,但所办的事倒不一定是群众最需要、最欢迎、最能得实惠的。当然,这里面有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关系问题。领导干部一年忙到头,根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完善和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就是忙到了点子上,为民办实事对象是“民”。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

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 (二〇〇七年一月六日)

要为民办实事,先要想办事,还要能办事、办成事。办成事就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要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使为民办实事工作真正形成长效机制,使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要其实增加投入,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

为民办实事还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发动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选择的主体、利益的主体,有的事还要成为行动的主体和投入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事可以不是由政府直接来办,要从扩大就业、应对老龄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办好为群众服务的组织或企业,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鼓励和扶持发展社会组织为群众解忧,实质上也是为党委、政府分忧。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实事项目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办事、人人得到实惠的良好局面。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 (二○○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陈云同志曾经说过:“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又说:“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些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说到底,根子还是在于调查研究少了一点,“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

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它要在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才能产生。我们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抓落实如敲钉子 (二○○六年十二月六日)

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决策部署作出以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的往往出现抓不具体、抓不到位、抓不出实效的情况。归根结底,这是欠缺“真抓”的工作作风和“会抓”的本领方法。

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这就说明,抓落实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避免“撒胡椒面”式地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浅尝辄止、朝三暮四。其次,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有板有眼,深入而持续地抓好落实,而不能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嘴上讲过了。同时,抓落实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这就好比敲钉子也不能光凭着一股蛮力,逢墙乱钉,碰到容易脱落或者开裂的墙面时,还要想办法修补墙面,打好敲钉子的基础。抓落实也要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搞照搬照套。总之,抓落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二〇〇七年一月七日)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这些实事。既体现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社会的“大事”,也体现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门口的“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抓好为民谋利的“小事”,必须要像抓“大事”那样,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之中。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关键在于用好的作风办好事,用实在的项目来办实事。最实在的事就是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体,多做、大做“雪中送炭”的事,多搞一些直接造福于民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办好。实事必须实干,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决不喊空口号、搞花架子。实事还要见实效,最大的实效就是真正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感到幸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文效应。群众最能体验为民办实事工作的成效,要让群众来评判为民办实事工作的成效。总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中;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把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做好了,群众的幸福感就会提升,人民群众与党委、政府心相系、情相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会更加扎实。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因为他们的支部书记生病了,一天之内村民自发筹集了数万元手术费为他治病,村民们说“就是讨饭也要救他”。当地就有一些干部不由地发出了“假如我病倒了,会有多少村民来救我”这样的感慨!郑九万所做的一切都体现在了村民的回报上,是老百姓心中那杆秤称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分量。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这就是我们树立郑九万这个先进典型的意义所在。

古人说:“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可以说,郑九万这种“精神”体现的就是党的为民宗旨,郑九万这个“典型”体现的就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郑九万这个“现象”体现的就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郑九万现象”说明,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同样地,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来源:中国文明网理论综合    作者:    编辑:郑海云    
编辑策划:郑海云 网页制作:乐智勇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