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防水服 钻进防空洞
本报携手上城区治水办联合征募浣纱渠清淤志愿者,为“五水共治”添份力
浣纱渠走向示意图 王璟 绘
一篇报道,揭开一段尘封的记忆,一张照片,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
4月13日,本报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浣纱渠:打响暗渠清淤攻坚战》的报道后,不少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
有人怀旧的。“浣纱渠是不是就是过去的浣纱河?我们小时候还在河边洗过菜、抓过鱼呢!那河水才叫清。”电话那头,家住涌金门社区的八旬老人孙大爷唏嘘不已,讲起了住在河边的童年往事。
有人听着新鲜的。“我们城市下面还有这么大一个洞?下面清淤是不是很辛苦?我们也想参与,能进去看个究竟吗?” 显然,90后的小孙对照片里的清淤现场很感兴趣。
记者耐心做了不少解释工作,可读者听起来还是不过瘾。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好奇心,帮助老杭州人找回过往回忆,也充分体现“全民参与”的治水理念,本报联合上城区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举办“上城治水全民参与——问渠哪得清如许”活动,广泛征集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一起到浣纱渠现场感受一番。
这将是一次参与治水的奇妙之旅。
问渠哪得清如许,疏浚清淤勤打理。想想看吧,穿上厚实的防水服,钻进两米多高的防空洞里,站在1.4米深的浣纱渠里,亲自挥锹清淤,这段经历是不是千载难逢?如果可以的话,写上一段文字,发上几张现场图片,传到微信朋友圈里,也让圈内好友共同感受一下治水的不易。
这也是一次触摸历史的穿越之旅。
杭州水系自古发达,作为中心城区的上城,自古襟江带湖,夹枕群山,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特别是浣纱渠的“前生”——浣纱河,上世纪70年代被填平前,一直与西湖相通与运河接牢,承载了很多老杭州人的回忆。行走在近2公里长的防空洞里,远离外面的喧闹世界,仿佛穿越回了过去,找回一点过往印记。
说到这,你是不是也心里痒痒的?
心动不如行动。你可以采取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微信参与:扫描旁边的二维码进行添加之后,发送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特别是要写上参加活动的理由,可以是你生活中的节水小妙招,可以是你平时参与治水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尘封的往事。
电话报名:拨打本报大众热线85109999,工作人员会耐心地接听你的来电。
寄信报名:地址为杭州市体育场路218号杭报新大楼1906室,邮编是310041。信封请注明参与“上城治水全民参与——问渠哪得清如许”活动。
我们会综合报名情况、志愿者经历等因素,选择一批志愿者,在5月初的一天到浣纱渠里亲身体验一把。
活动现场,参加的志愿者还会得到一份神秘的礼物哦!
新闻背景
浣纱渠上城段长1.79公里,高1.4米,宽1.5米,沿着开元路往东,到浣纱路口折向北,斜穿龙翔桥地区,经过长生桥、小车桥,到武林路,再继续往北,和运河相接,承担着从西湖开始将沿线周边的雨水排入运河的功能,在杭州的排水管网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周边市一医院等单位雨污管道接入渠道,常年下来淤积严重,淤泥的总体积4000多立方米,淤积的最深处厚度达到了80厘米,已明显影响到渠道的正常排水。
今年,浣纱渠清淤被列为上城区“五水共治”重点项目之一,清淤区域为浣纱路开元路至东坡路庆春路口,主要对渠道采取清淤修复措施,恢复管渠的排水能力。项目计划在6月15日主汛期来临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