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钱氏家训”注入新内涵
家风好,民风才淳、社风才清、作风才正。去年以来,根据省文明办“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部署,临安市立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这一要求,创新推出了“好家风”建设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本报今起推出探访“临安好家风”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和介绍“钱王故里”传承与创新家风家训,把“好家风”融入生产生活和发展实际的具体实践。
“信交朋友,惠普相邻”;“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临安市锦北街道泥川村的506户村民,家家户户都挂着自家家训。而这在整个临安市,也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钱氏家训、钱王文化,是临安当地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文化。去年以来,临安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人文资源,在全市开展“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挖掘、弘扬、传承好家训和好家风,以“家风”带 “乡风”、促“作风”、建“新风”,着力形成“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的良好氛围。在践行过程中,“好家风”也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确立爱国爱乡、遵纪守法两项“基本标准”;提出孝老爱亲、崇学向善、律己感恩、诚实守信、和谐邻里、助人为乐、创业致富、爱护环境等八个“倡导方向”;搭建“访、评、晒、传”四步具有操作性的工作体系,“这样的推进节奏,为评选‘好家风’夯实了基础。”临安市委宣传部长黄建正说。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也有不少群众感到疑惑:“家风家训是什么?”
板桥镇上田村村支书潘曙龙带了个好头。他告诉村民:他家的家风是父亲传下来的,叫“惜食有饭吃,爱衣有衣穿”。
大家一听,原来这么简单,家训就在言传身教中、言谈举止中,各种地道的家训就来了,“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不学坏样,要学好样,不走歪路,要走正道”、“从小不吃苦,至老没结果”……就这样,整个村的活动蓬勃开展起来。
为推进“好家风”建设,临安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写家训家规,带头践行好家风。
他们组织镇、街道和村的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将20余万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贴画和“钱氏家训”宣传卡发放至每家每户。
一次次走访、收集的过程中,更多的家庭开始思索自家的家风和家训,临安也随之掀起访家风、理家训、立家训的热潮。作为试点的清凉峰镇,发动了1500余名党员走进全镇8000多户家庭,访家风、理家训,收集“好家风”调查征集表7000余份。
为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临安还构建起“村—镇(街道)—市”三层次推选体系。通过群众自荐、相互推荐等多种方式,组织、发动每个家庭踊跃参加“好家风”家庭推选。通过村民代表会、无记名投票等多种方式,让村民海选出自身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好家风”家庭。
去年,临安推选产生村级“好家风”家庭3788户、镇和街道级“好家风”家庭371户、市级“好家风”家庭100户和“最美”家庭20户。
“以前也得过不少奖,但没有像‘好家风’褒奖礼这样的,祖孙三人一起上台领奖,这是对现实家庭9口人的赞扬,也是过氏家族的荣光。这次获奖的价值,远远超过黄金千万两,让我终身难忘。”被评为临安“最美家庭”的过香臣老人在获奖后激动地说。
对提炼出的“好家风”,临安市则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大家“晒”出来。他们邀请知名书法家为“好家风”家庭书写家训,并将这些家训书法作品精心装裱成牌匾,在褒奖礼上赠送给“好家风”家庭。
一系列的“好家风”活动,收效无疑是显著的。
清凉峰镇新峰村“好家风”家庭翁建贵带头拆违70多平方米,带动村里十几户家庭自觉拆除违法建筑2000多平方米;在“好家风”家庭的带领下,板桥镇牌联村成立了50余人的护河队,对河道保洁、防污进行常态巡查;泥川村的“好家风”家庭纷纷加入村里的志愿者队伍,使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争做“好家风”家庭,现在成了很多村民的愿望。“好家风”建设以家庭为基点,将传统美德注入新时代形成新内涵,让“向善、向美、向上”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形成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