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文在为村民看病。 洪意钧 摄
乡村卫生工作者,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时刻处于待命状态,每天想安安稳稳吃顿饭,睡个觉都是一种奢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实现了农民小病就近治的夙愿。
他叫张志文,一位建德地区偏远山村的全科医生。
一个人:守望一座山
桥岭村、邓家村地处建德市更楼街道东部,是众所周知的偏远山村。从山脚到山上的村里要翻过一重又一重的山,走过一条又一条的弯路。张志文的诊所,就在重重的山里面。
“常说山路十八弯,这里岂止十八弯,九十八弯都不止!”开车的司机如此描述。
2003年3月,这个在杨村桥卫生院上班的年轻小伙子,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来到大山办起了卫生室,从此他的根也扎在这里。
桥岭、邓家的村民居住比较分散,那时还有很多村民住在高山上。刚来的时候,张志文常常一大早就背着药箱进村,一路跋山涉水,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也经常要爬到山顶上去给村民看病。有时候到山顶上要2个多小时,村民如果需要挂吊针,他就一直陪在那里,等到看好病下山来,一天都快过去了。
为方便患者,张志文手机24小时开机。2004年一天,红旗水库坝上的一户人家,家里有人患了癌症疼得受不了,半夜里电话打来,张志文马上起床,赶到病人家里,看病、打止痛针,折腾了一个晚上。赶回来休息了一会儿,早上又起来正常上班。
对贫困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只要一个电话或一句话,不管刮风下雨,无论白天晚上,张志文都送医送药上门。
张志文承担着桥岭、邓家2个行政村的医疗与慢病随访管理工作,负责2300多人、660余户村民的健康卫生工作。村里启动“零距离家庭健康维护工程”后,他一开始上门建档时,很多村民不愿开门,经过他一遍一遍地耐心说明,很多村民便开始主动配合建档。
村民说:张医生,你不能走!
2003年上山以后,张志文又在这里建了一个家。卫生室的里面,就是卧室、厨房、卫生间,小小的几间房,条件十分艰苦。
平时,张志文就一个人守在卫生室,有时候忙起来,要下午2点才吃得上饭。有时骑电瓶车回新安江的家,上山40分钟,下山35分钟,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连着自己的两个家。
2013年张志文参加了全市卫生事业人员统一招考,取得了笔试第一名,按照计划,他应该会离开山村卫生室,分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张医生要走了!”消息一传开,全村的人依依不舍,村两委领导直接跑到卫生局,要求把张志文留下来。后来卫生院领导征询意见时,他犹豫了几天,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里需要我,留下来,再干两年。”于是,他成了更楼卫生院唯一的正式事业编制身份,但却留在村卫生室的门诊全科医生。
村民们称他是“自己家的医生”,村两委领导称他是村民健康的“指导员”,是残疾人、特困户、低保户的“援助员”。2015年,通过群众投票,张志文被评为建德市“最美·健康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