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当前位置: 学习贯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5-11-10 15:27    杭州网

    【二】 城乡协调,进行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其次表明,要把“老乡”的需求点和满意度,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城乡共荣。)

    10年前,说到浙江,很多人会想到民营经济;今天,说起浙江,大家会把目光投向农村。中国城市化的步履依然匆忙,浙江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引领中国人迈入乡村生活的新潮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包含着农民群体对现代生活的渴盼。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恰是响应农民群众呼声、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2010年,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路途中,在多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基础上,浙江创造性地谋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了农村发展的大时代。

    这是一场由表及里的美丽蜕变:越来越多的乡村,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如今全省已形成美丽乡村精品村312个,创建整乡整镇“美丽乡村”镇74个。美丽乡村,更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精致样本。

    当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张时,浙江再次为乡村发展找到支点。以中心镇、小城市为依托的新型城镇化,主动承接大中城市资源的转移,有效服务乡村发展。自来水、管道煤气、体育设施、医疗卫生……城市公共服务,在中心镇和小城市酝酿发酵后,向农村延伸。快速崛起的中心镇和小城市,承载着农民的梦想,一路向前。

    5年间,小城市活力迸发,农村面貌翻天覆地,古村落悄然苏醒,农家乐遍地开花,民宿经济迅速崛起,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公共资源不断延伸,各项改革持续深入,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浙江农村,从沉睡中彻底苏醒,惊艳亮相于世人眼前,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始终没有忘记农村。城乡对流总会有平衡的一天,我们的家园和记忆,都不能荒芜。而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会为我们保留一片留有温馨记忆、充满乡土味道、蕴含勃勃生机的家园。

    【三】 浙江农民,奔跑吧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再者表明,农业的巩固、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发展,主要还是得靠“老乡”自己。农民的首创精神,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源动力。)

    浙江的辉煌,大多是农民群体创造的。从30年前乡镇企业拔地而起,到20年前民营经济遍地开花,再到10年前开启绿色发展,浙江农民以身化蝶,翩翩起舞。

    义乌何斯路村,用一片薰衣草,盛开成城市的后花园;安吉农家乐,用一碗农家饭,征服了城里人的味蕾;遂昌高坪村,用一间农居房,火热了沉寂的山乡;而玉环县龙溪镇山里村,只是用几只石头恐龙,就改变了村庄的命运和轨迹。

    2014年,浙江旅游村达856个,全年实现接待游客1.75亿人次,营业收入175.36亿元。其中,接待游客数、直接营业收入、游客购物收入分别增长25.1%、26%、34.8%,农民收入80%来自二、三产业。这组数据,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浙江的生动演绎和印证。

    一根网线,联结城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浙江农民又追赶起电子商务的新时代。“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村”、“互联网+民宿”……借助地方网络平台上线,浙江农民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土货和风景,轻松卖到时尚都市,卖到全国各地。

    为什么浙江农民那么富?当2014年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0年领跑全国的消息传开后,很多媒体如是发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专家分析说,城乡之间藩篱破除,城乡资源互通互促,青年返乡创业,农村改革红利释放,浙江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同步富有起来的,还有浙江农民的精神。接续美丽乡村建设,一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乡风重塑运动,涤荡着浙江农民的心灵。随着“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和好家风建设活动的铺开,百姓的乡土自信重新唤回,越来越多的乡贤,活跃在农村基层文明建设的舞台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天,浙江乡野被植入的内生动力,开始显现出惊人的力量。风生水起是乡村。期待下个五年,更多的故事,流淌在乡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邓国芳    编辑:见习编辑 汤馨怡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