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周末,去图书馆听一堂名人讲座,去剧场看一台精彩话剧,去博物馆看一场精品展览,抑或去歌舞剧院感受下艺术的魅力。近年来,杭州市民正在以各种方式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 7月21日上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议会,通报了杭州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未来杭州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1+x”标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服务”模式,于年底前出台《加快推进杭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杭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基本建成杭州智慧文化馆。 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 《报告》指出,目前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已超过221.88万平方米(不含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到2014年底,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每百人25.5平方米,超过省市“十二五”规划中的每百人10平方米的预定目标,为群众活动提供了基本公共文化空间。 近年来,杭州陆续建成了杭州大剧院、杭州图书馆新馆、中国刀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建筑地标,并辐射带动了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优化提升。 据调查,杭州市11个县(市、区)级图书馆已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并建成了杭图(中心馆)—县(总馆)—乡镇(分馆)—村图书室(亚分馆)四级公共图书服务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是全国最早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城市,2014年,杭州图书馆还为800余万名市民卡用户免费开通图书馆借阅功能,在国内率先实现市民人人拥有借书卡。目前全市各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非遗展示馆等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市民可以“零门槛”进入。 同时,杭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社区)服务点全覆盖,杭州数字图书馆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提供数字图书信息服务的图书馆。 此外,杭州市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已遍及城乡,12个县(市、区)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建成村(社区)文化活动室3036个,覆盖率达99.87%。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建成了345家。作为起源地的临安,已成为浙江各地农村的“精神家园”。 积极建设市民精神家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杭州不仅在“硬件”上下功夫,更是在市民精神需求上费劲了心思。 近年来,杭州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注重市民需求,对基层需求提供“菜单式”配送,开设“你点我送平台”,让老百姓自主“点单”,实现了从“我送你看”到“你点我演”的服务方式转变。 2014年,杭州市送戏下乡5699场,送书下乡81万余册,送培训6315场次,送讲座展览6355场,组织“文化走亲”活动1361场。 同时,杭州为农村贫困户、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城市电影惠民工程开展“老年人优惠观影”、“百场电影进社区、广场、工厂、工地”、“留守儿童公益放映专场”等活动。 截至目前,杭州已为4.26万户低保困难家庭减免有线电视入网费额基本视听维护费,为6117户低保困难家庭免费开通了数字电视电影频道。 此外,杭州市创作的文艺精品已成为杭州的文化新符号。近年来,杭州共有8个项目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5个项目获得全国群星奖、35个项目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充分展示了杭州文艺精品创作的雄厚实力。 2014年,电视剧《焦裕禄》、《国家命运》等4部作品入选全国“五一个工程”,连续三届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并首次实现省“五个一工程”七大艺术门类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