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体博览中心。 通讯员 邬大江 摄 吴山平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国际是人类世界的聚合体。杭州,美丽的东方之城,在城市国际化的道路上,正阔步走向世界。 城市国际化,是让一个城市产生高度国际关联效应,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深化国际文化交流,在商品、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及文化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的往来交融,从而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提升其节点功能和地位,由此不断扩大世界影响力,最终成长为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国际化城市。 美丽杭州,必须是国际化的杭州。 品质杭州,也一定是国际化的杭州。 智慧经济、互联网+、文化产品、创意设计、杭州制造……都要以国际化作为衡量标尺。 杭州,审时度势做出了自己的战略抉择——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杭州的城市精神就包含着国际化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之魂,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城市,要向世人展示城市形象、城市精神,以达到“文化品位高、经济实力强、城市特色明”的境界;国际化要与一个城市的精神融为一体,与一个城市的文化融为一体,与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精神家园融为一体,让城市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格局、国际化的气度、国际化的战略,这样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争得优先位置,才能成为全球坐标系中的新标杆。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又先进的城市,成为今日杭州的必然选择。杭州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是基于自身实际的一次重新定位:从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战略定位,到浙江省对杭州打造世界名城的战略要求,都在要求杭州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国际新坐标、勾勒天堂新景象。 这是不断持续深入的一项重要举措。2008年,“城市国际化”战略被列为杭州城市发展“六大战略”之一;2012年,杭州提出将城市国际化作为推动发展的两大主抓手之一;今年5月,《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1017年)》正式公布。从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到路径明确,再到指标量化,加快推进杭州迈入国际化城市行列,已从破题开局一步步走向科学推进。 接下来的3年里,杭州将重点推进包括国际会展在内的25个重大建设项目,以更高的国际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全球化,让国际化融入到这座城市。通过对交通、场馆、医疗、教育、环境、创业等方方面面的提升,以城市国际化带动城市现代化,以国际高标准促使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加快发展,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到2017年,基本建立适应城市国际化的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城市国际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迈入国际化城市行列奠定扎实基础。 “世为迁流,界为方位。”700年前,马可·波罗初次踏上杭州这片土地时,就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因为这里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岁月如水,沧海桑田。 在今天,杭州这座有着浓浓东方韵味的城市,愈加显现出充满魅力的“国际范”。杭州每周有超过400架次的国际航班在空中起飞、穿梭、降落;每年数以百亿的资本和财富以进出口贸易的形式在杭州与世界之间流动;每年11000多个国际国内会议在这里上演“头脑风暴”;每年320万人次“洋面孔”带着好奇和憧憬走进这座城市,其中不少人选择留了下来,在这里学习生活创业成为了“新杭州人”。 在今天,杭州有西湖与运河的“双世遗”,让世界更加深刻地读懂了中国的秀丽山水和古老文明;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让世界感受到了来自这座城市的创业创新力量;西湖国际博览会、全球对冲基金峰会等越来越丰富的国际性展会,让来自全球的智慧汇聚到了这里。 如果说上海是城市国际化的标杆,那么杭州也正在加快脚步,学习上海的“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通过“两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杭州加快推进国际化,中远期标杆城市,国内是上海,国外是日内瓦、新加坡。杭州的目标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审视城市的发展,以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与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城市为重点,以提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为路径,全面提升杭州的国际化程度。最终目标,则是把杭州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所谓国际化,是用国际比较的眼光看中国、看他国,而不是以中国为参照看世界。“胸怀杭州,放眼世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胸怀世界,放眼杭州”。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也同样需要我们把杭州置于全球的视野中去审视、去衡量。 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需要高端化的产业结构。杭州走向世界,就要更好地融入到国际产业链条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杭州是一个经济发展活跃度较高的城市,但与欧美及亚太主要国际化城市相比,资源能源的匮乏、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正在削弱我们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杭州产业的创新能力、国际的话语权并不强,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国际商业品牌更是屈指可数。 信息技术、互联网+,带动了新一轮的世界产业革命。变革意味着机遇,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抢占先机。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杭州拥有强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基础,正在努力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打造全国云计算服务中心;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完全有条件、有机会在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中抢占领先地位,铺就一条通向世界的“网上丝绸之路”。 抢占国际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地必须“拿下”。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到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杭州要积极建设以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等产业为重点的新经济平台,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本土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力争到2017年,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总部经济高地,吸引15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和30家以上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以及国际组织分支机构落户杭州。 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快构筑国际创业创新平台。高新开发区、未来科技城、三镇三谷,这些充满活力的平台,是杭州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吸引国际人才的主战场,推进经济国际化的“主阵地”。 同一个世界,可以有不同的梦想。国际化不是求大、求高、求全。立足地方实际,强化杭州特色和地方优势,通过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完全可以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这是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的关键,也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 在这方面,杭州近年来的变化显而易见,但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欠账。作为我国内地第四大航空口岸,杭州的国际航线却不到广州的三分之一,轨道交通尚未真正成网。与此同时,大型国际展会场馆、大型国际酒店等服务设施的不足,也在阻碍杭州成为国际会议目的地。 然而,杭州砥砺前行。 为了加快推进空港国际化,杭州将推进萧山国际机场的航空口岸国际化,加快开辟欧美重点城市国际航线,加密亚洲主要城市的航班频率,不断完善东亚、东南亚航线,加快与世界中心城市的连接,研究增设欧美亚太重要城市国际物流专线。力争到2017年,国际航线达到35条,国际旅客吞吐量(不含港澳台)突破200万人次。 杭州加快建设都市经济圈轨道网络,实现1小时交通圈;2017年前开通运营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2、4号线,共计81公里;加快建设富阳线、临安线等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这些将大大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交通枢纽功能。 杭州在加快国际场馆设施建设,夯实商务会展旅游设施,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形成以大型专业化、国际化会展设施为支撑的会展场馆酒店设施体系。令人欣喜的是,整体规划建设面积84万平方米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预计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其可使用展览面积将达15万平方米,会议中心2.9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如G20、达沃斯、APEC等国际会议的要求。同时,配套等软件设施也在同步建设中。目前,杭州拥有星级宾馆252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4家,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第三。 1929年就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的杭州,如今发展会展业,不单是着眼于“会展经济”,更重要的是以此架设对外开放的平台,提升杭州的国际形象。杭州9个专业展览场馆,去年办展数量达到290个,各类会议则达到了11662个。2015年,是杭州的国际会议年——首届互联网+公益大会、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休闲博览会组织举办的相关会议,以及国际动漫节、东亚商务论坛、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等一大拨国际会议、大型节展、高峰论坛都要在杭州举行。 杭州是旅游名城,杭州的风景之美,通过“旅游国际化”与地球人共享。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旅游发展大会上,一份《杭州市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彰显了杭州旅游国际化的信心:建设国际会展名城,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2017年国际会展年举办次数达到100场次以上,入境旅游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达到50%以上。到2017年,杭州将形成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创建“全国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城市”,2020年的目标是基本建成“中国旅游国际化示范城市”。 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要有国际化的人居环境。良好的环境,既体现在文化的包容上,也体现在环境的优美、生活的“无障碍”上。 杭州山清水秀,然而与国际城市国际标准相比,空气和水的质量还不容乐观。唯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还一片天蓝地净水清的“西湖蓝”,才能让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随着杭州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端人才举家来到杭州,然而其子女上普通学校存在语言、学习课程等多方面障碍,对国际学校的需求日益加大。马云就曾烦恼,许多专门从国外引进的国际人才只能每天上演着“工作在杭州、居住在上海”的双城记。 城市国际化,教育要先行。这需要扩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杭州目前有杭州国际学校、杭州日本人学校等国际学校,还将新增幼儿至高中阶段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所;知名民营企业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职业技术院校1所以上;合资合作国际性大学1所以上。不久,一所以“西湖”命名的大学将出现在杭州的云栖小镇,“西湖大学”凝聚着的,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梦。百校结对、海外师训基地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建设……杭州正着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城市国际化,先进的医疗体系不可或缺。建立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费用结算、医疗服务相接轨的医疗服务体系;在省、市级医院争取更多的国际医疗保险定点资格,并开展国际SOS急救建设;市属或区属医疗机构与新引进的优质国际医疗机构,合作举办国际化综合性医院1所以上……推进国际化医疗服务,杭州正在路上。 宾至如归,国际化的城市应该让外籍人士有“家”的感觉。杭州抓紧实施国际化标识改造工程,在交通枢纽、道路系统、主要景区、主生活区、公共设施及重点单位等设立多语种图文标识以及外语语音服务系统,实现重要场所国际化标识全覆盖,2017年公共服务人员英语培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设国际化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周边医疗、教育、生活等配套设施,创建国际宜居环境,从而让外籍人士平等地享有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居民共处、共享、共融。2017年外籍常住人口将达到2万人以上。 一座国际化的城市,需要个性化的城市文化特色。杭州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丰富、多元、淳厚、悠远。 国际化的杭州,文化是最重要的品牌之一。让杭州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文化拥抱杭州。世界的也可以成为民族的,富有包容性的民族文化才能长盛不衰——弘扬传统、吸纳现代,坚持民族的,拥抱世界的,杭州文化恒久而弥新。 杭州的个性和风韵,在于其令人神往的自然美景、丰厚的人文积淀,在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杭州要放眼世界,把自己摆到全球格局中去考量,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更要加大城市的国际营销力度,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合作,打造杭州城市国际化对外宣传和推介的主平台。 2014年1月9日至12日,法国卢浮宫,13位杭州设计师用3000片竹纸做成的叶子和15件顶级竹艺设计作品,让各国参观者叹为观止。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我很高兴能看到竹子没有被中国的熊猫全吃掉,能够看到现代的中国,尤其是杭州的设计师的水平如此之高,把文化中的新和旧结合得如此完美,很让我感到惊讶并且赞叹和祝福。”这是一次走出国门营销杭州的生动实践,是一个杭州文创领域接轨世界的清晰样本。 《西湖月》、《满江红》,杭州爱乐乐团用音乐与世界交流,用音乐展示杭州,让世界听到美丽的“杭州声音”。 一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杭州文化走向世界之路:2011年,出访交流41个,到访交流120个;2012年,出访交流46个,到访交流124个;2013年,交流项目158个;2014年,交流项目165个。 杭州打造国际交流平台,以在杭知名高校、国际友城为载体加强交流合作,2017年国际友城数量将突破60个。 文化要走向世界,也要让世界走近杭州。浓浓杭州风、书卷气、翰墨香、龙井茶韵、丝绸时尚,以及精品民宿、特色购物、历史体验,让八方来客沉醉其中留连忘返。 就在几天前,“2015杭州大使环球行”的中国家庭选拔结束,出身草根的“的哥”周震家庭,将代表这座城市走访世界、宣传杭州。而在未来,杭州还将邀请马云、孙杨等国际名人担任杭州国际形象大使,让世界更多地认识杭州、认识这座东方品质之城。 推动世界这部水车运转的水浪,往往发源于人迹罕至的地方。在每一个源头,都需要默默的努力,由此一步步踏实地前行。世界大门已经打开,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正在考验着一座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只要我们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开放的姿态,阔步地走向世界、激情地拥抱世界、大气地融入世界,杭州一定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