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 杭州狮子型干部勇挑“五水共治”重担 |
2015年12月22日 10:14:35 星期二 |
河水变清、河景更美,是市民百姓最能直观感受到的“五水共治”成果,也是杭州全体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 和睦港水环境治理团队拆除违法建筑、开展违法行为整治,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水入河影响;拱墅区治水办探索实施地下管网市场化养护和河道排出口第三方监管,在全省率先建成地下管网及河道电子地图,运用信息化手段治水;闲林水库管理处团队成员敢于挑担子、啃硬骨头,实现“工期零拖延、投资零突破、质量零事故、安全零伤亡、干部零违纪”的“五零”目标…… 在“五水共治”工作中,一批“狮子型”团队脱颖而出。 直面矛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和睦港全长11.7公里,纵贯余杭、江干两区城郊结合部,支流众多,是城东地区防汛排涝和配水的骨干河道。由于周边大市政配套很不完善,这里曾集中暴露了“五水共治”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解决和睦港附近居民对水质环境改善的强烈需求,市城管委和江干、余杭两区治水团队,将和睦港治理列为治水“一号工程”,自加压力,提出“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治理目标,制定了水环境治理方案,并发扬“5+2”“白+黑”精神,全力推进各项治理工作。 通过团队半年的努力,到2015年6月底,和睦港干流130个排水口晴天排污现象已基本消除;与去年同期相比,干流氨氮指标平均下降58%,总磷指标平均下降31%,顺利完成“基本消除黑臭”的治理目标。 而同样是难啃的硬骨头,长12公里的运河拱墅段又如何治理?2012年底,拱墅区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截污7.1万吨/日,到2015年底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零直排”。 治水必先治污,治污的关键是截污纳管。拱墅区治水办通过与多方沟通、对接,顺利开通了重工路污水管网,使湖州街沿线、城市学院区域近万吨生活污水实现纳管。 该区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治水,探索引入市场化、专业化手段,落实长效管理,以街道为单位实行地下管网市场化养护。目前,已实施河道综保整治工程40条(段)76公里,占全区河道总长度的72%。2012年底以来,累计消除黑臭河38条,V类以上水质增加9条,上升14.7%。 同心协力,优势互补提高战斗力 打造狮子型团队,需要凝聚整个班子乃至全体干部群众的力量。 建德市地处钱塘江上游环境敏感区域,治水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顺利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6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建德巡查指导小组天天驻扎在工地上,骄阳下一待就是一整天,16人都晒得极黑,正是有了一批像他们一样团结奋斗的团队,建德市治水工作有了明显的成效——被授予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先进县(市、区)。(下转A2版) 荣获首届“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称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考核名列全省前茅,成功捧得“大禹鼎”。 杭州城西地区上接低山丘陵,下连运西平原,既要承泄山洪,又易受下游涝水顶托,且城西地区山多水急,易发小流域山洪灾害。 面对重重困难,城西排涝工作组一方面制订治理方案,并邀请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治理方案,另一方面委托专业机构,系统性地指导城西地区内涝治理工作开展。 2014至2015年,城西排涝工作组共完成了54个道路积水治理项目、26个住宅小区积水治理项目、36个闸(泵)站提升改造工程和90条(段)河道清淤清障工程。 “实干”+“巧干”,无往而不胜 怎样才能将“干”字落到实处?既要“苦干”又要“实干”更要“巧干”。 杭州市南排工程建设管理处(简称“南排处”)团队主要承担杭州三堡排涝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南排处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克难攻坚,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三堡排涝工程建设,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100%,无质量事故。圆满完成三堡排涝工程建设阶段目标。杭州三堡排涝工程已通过了“通水及机组启动”阶段验收,在今年梅汛期间共计单机开机245小时,累计排水4400万立方米,在城市排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高杭州城市防洪减灾能力。 桐庐县治水办对工业企业排污“零容忍”。2014年以来,共组织环境执法“零点行动”56次,开展日常环境执法监督监察7200余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9起。 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610家25.15万平方米,甲鱼养殖场68家13.6万平方米,实现农业面源污染“零直排”。2015年,污水管网全覆盖。同时,加强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有机肥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桐庐境内83条主要河道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Ⅰ类以上水质17条,Ⅱ类以上水质45条,Ⅰ-Ⅱ类水质河道数量占河道总数达74.7%,实现全域可游泳的目标。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李楠 记者 赵芳洲 编辑:许佳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