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网原创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5年专题>第六届“垃圾与文化”论坛>杭州经验>

打造“国内领先 世界一流” 垃圾清洁直运“杭州模式”

发布时间:2015-10-29 11:23:12 星期四

   清洁直运,直运清洁。今年开春时节,经公众投票评选的2010年杭州物质文明建设十件大事揭晓,“垃圾分类试点和‘清洁直运’工作全面开展”入选。

  在那么多物质文明建设中,一项关于垃圾处理的工作,能受到公众的青睐,可不容易。其实,这个选项若是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评选中,我想同样可以入选——它以双重的肩膀,挑起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的重担。

  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它最早最详尽地向人们展示了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无止境地追求增长所带来的后果,其中一个发问是:为了解决全球问题,人类有什么方法呢?

  城市垃圾清运和处理,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杭州市给出的方法是:清洁直运!这就是通过垃圾直运和中转站改造的办法,让小区集纳的桶装垃圾直接运往处理的终点。从2009年10月开始,杭州在全市范围开始垃圾“清洁直运”试点。你投入垃圾桶的垃圾,就像投入邮筒的邮件,而且能变成“直达快递”,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终点。整个运送过程中,垃圾不沾地,清洁、低碳、环保、文明。如今,从一般的“清洁直运”,已进化为“分类直运”、“错时直运”……

  这是一辆开往生态城市的直通车!这是一场“清洁革命”!这项改革,关乎杭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国内最清洁城市”、“生活品质之城”……有了清洁直运,城市卫生的建设、城市生态的建设,于是有了建设性的革新。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杭州拿出的“清洁直运”方法,可操作、可持续。有什么东西能连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而且对其处置关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垃圾,只有垃圾。所以,垃圾收集、输送的管道与方法,尤为重要。自从开展垃圾直运之后,杭州市区再也没有增加一个垃圾中转站。毕竟,垃圾中转站是不太受周边民众欢迎的,谁都不希望“把垃圾放在我家后院”。然而,有人类生存、有城市存在,必然就有源源不断的垃圾产生。

  垃圾,甚至被称为“第七大洲”。人类对垃圾的认知,在逐步提升。如今在我看来,垃圾是一种资源,而且并不是放错了时间、位置的资源,只不过它在特定的放置和输送之际还是“准资源”,在运送到位、处理到位之后,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资源。

  你去美丽的杭州天子岭看看,去体验一把“生态游”,就明白:垃圾即使拿来填埋,也是造山造景的基础材料。

  在如今的家庭,卫生间已成最卫生的地方;而在社区街道郊外,垃圾箱、垃圾车、垃圾站、垃圾处理场,同样可以成为最干净漂亮的一景。

  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这样的观念:我不是在丢弃垃圾,而是将我家用不着、没有用的东西,放进另一个管道,让它去另一个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而垃圾分类,则是让不同性质的垃圾资源各归其类,进入不同的管道,以方便处理、物尽其用。所以,垃圾分类要从你我开始。

  垃圾泛滥,是报复;废物利用,是造福。垃圾清洁直运,造福城市,造福居民,这是一项值得在全国推广的做法,如今绍兴等许多城市也已开始施行——一辆开往生态城市的直通车,正在开往全国。

  管好城市环境,呵护人类地球。毕竟,清洁直运流动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城市管理需要这样的投入。《联合国环境方案》的警示之语振聋发聩:“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既然是借的,那就妥善地用,好好地还,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地球,对得起未来。

  

  徐迅雷:《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协会员、杭州市政协委员

  “人吃五谷杂粮,就要排泄。渣滓不去,清虚不来。家庭也是一样,有了开门七件事,就要产生垃圾。”早在几十年前,文学家梁实秋就发现,“如何处理垃圾,是一个问题!”

  放眼当下,垃圾围城、道路拥堵已是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必须面对的两大问题,垃圾处理与中国城市发展的矛盾正在加剧。2009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直运为主、中转为辅;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城市垃圾处理原则,决定在市区推行垃圾清洁直运,构建垃圾集疏运一体化格局,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城市垃圾清洁直运“杭州模式”,市委市 政府把这一创新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市城投集团和市环境集团。2009年9月25日,钱江新城和江干区5个中转站率先开展清洁直运试点。杭州以垃圾清洁直运模式在全国率先走出了破解城市垃圾处理难的第一步。

  推行垃圾清洁直运是城市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位杭州人和新杭州人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清洁工程”、“品质工程”、“和谐工程”、“竞争力工程”、“效率工程”。至2010年9月底,承担清洁直运推行具体工作任务的市城投集团公司和所属市环境集团完成了主城区23个环卫所业务和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区在2010年国庆节前全面实施垃圾清洁直运”的工作目标。2011年6月25日,完成主城区41座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

  垃圾清洁直运推行两年以来,杭州城市生活垃圾集疏运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杭州市委、市政府向市民作出的破解城市垃圾处理难题的承诺逐步兑现。而今,白底蓝字的直运车辆也已为杭州市民所熟悉,垃圾清洁直运所取得的创新与成效引人注目:

  五大创新

  作业标准创新。在垃圾集、疏、运上提出了“垃圾不落地、垃圾不暴露、沿途不渗漏”的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并在国内首次明确了清洁直运的概念。清洁直运是指:通过对车辆设备创新、运营流程创新,采用桶车对接、车车对接、厢车对接等方式,用压缩、密封、实用、环保、美观的运输工具,将垃圾从集置点、接驳点收集后直接运至垃圾处理场的一种快捷、高效、清洁的城市垃圾集、疏、运方式。“城市生活垃圾清洁直运法”发明专利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

  作业模式创新。经过不断实践完善和总结经验,对清洁直运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清洁直运四种模式即:桶车直运模式、车车直运模式、直运代替模式和接驳站(以车代机、厢车对接)模式,使“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工作目标得以实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清洁直运“杭州模式”已初步形成。

  车辆设施创新。市环境集团与国内知名环卫车辆厂家密切合作,根据杭州清洁直运的实际需要创新研发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全系桶车直运车、车车对接母子车、双压缩分类垃圾运输车、中转站接驳车(厢)、全新型电瓶清洁车五种国内首创车辆。一系列具有科技含量和实用价值的车辆、设备,使“倒垃圾也实现了无缝对接”、“移动中转站成为现实”,真正实现了多项国内第一,填补了业界空白,并在功能改进、防止污水跑冒滴漏等细节方面做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和技改工作,确保了杭州的清洁直运在设备上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

  服务方式创新。市环境集团创新服务举措,推出了以“四承诺、六规范”为标志的一套较完整的清洁直运操作规范,规范作业使“倒垃圾要用上地毯”,获得了市民的普遍好评。

  环境教育创新。2011年4月推出“跟着垃圾去旅游”—国内首条生活垃圾“集、疏、运、埋、复、用”全过程市民生态游活动,让市民来到现场亲自感受生活垃圾产生后从前端清扫收集、清洁直运到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整个流程,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活动被评为2011年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生活体验金城标奖第一位。

  清洁直运七大成效

  垃圾量增长,中转站“零增长”

  两年来,杭州市主城区垃圾量同期增长了10.2 %,主城区垃圾中转站却实现了零增长,清洁直运,有效缓解了城市垃圾中转站的“规划难”、“建设难”和“运营难”三大难题。

  

  因垃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零发生”

  清洁直运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受到了杭州市民的广泛认同,主城区因垃圾处置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零发生。

  

  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实现“零突破”

  清洁直运引发了杭州城市管理的一场新的革命,推行两年来初步实现五城区垃圾前端中端末端管理处置体系一体化,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实现零突破。

  

  垃圾车不再“跑、冒、滴、漏”

  清洁直运推行两年来,杭州的垃圾集疏运车辆设备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共计淘汰替换旧式垃圾清运车360辆、人力三轮清洁车373辆、旧环卫电瓶车191辆、拖拉机59辆,传统垃圾车“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根本性改观。

  

  41座中转站完成改造提升

  清洁直运完成了主城区内41座中转站的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改造后的中转站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垃圾不过夜、污水不外排。中转站周边环境明显改观,环境效应和社会效益显著。

  

  节能减排,减少垃圾二次污染

  清洁直运有效减少了垃圾二次污染,节能减排效益显著。每减少一个垃圾中转站,等于增加3公顷森林对温室气体的吸收量,并使中转站周边1平方公里的范围环境得到改善;每增加一个直运车次,可减少8.5吨垃圾在中转过程中暴露时间约6个小时,相当于约一天1公顷森林对温室气体的吸收量。

  

  3000多市民,跟着垃圾去旅游

  通过两年来的清洁直运推行和“天子岭--跟着垃圾去旅游”的社会环保公益教育活动,以轻松体验的方式宣传清洁、低碳、环保、文明理念,社会反响热烈。截至2011年8月已接待公众逾3000人次。

  清洁直运

  大事记

  ◆ 2009年8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实施垃圾清洁直运。

  ◆ 2009年9月25日,清洁直运在钱江新城成功试点运行。

  ◆ 2009年12月27日,“车车直运”成功运行,并在天子岭向省市24家媒体和市民现场演示“车车对接”全过程。

  ◆ 2010年1月15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行垃圾清洁直运的实施意见》市委办〔2010〕1号文件。

  ◆ 2010年9月25日,杭州市主城区全面实施垃圾清洁直运。

  ◆ 2011年2月17日,“城市生活垃圾清洁直运法”发明专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

  ◆ 2011年6月18日,“天子岭——跟着垃圾去旅游”列第一位,荣获“2011杭州市民体验日金城标奖”。

  ◆ 2011年6月25日,完成主城区内41座中转站的改造提升工作。

  ◆ 2011年7月31日,中央电视台专题介绍杭州垃圾清洁直运

  ◆ 2011年9月20日,完成主城区内全部373辆人力三轮清运车淘汰置换工作。

  ◆ 2011年9月23日,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民情民意办公室权威发布清洁直运社会调查报告,对清洁直运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 2011年9月26日,在杭州实施垃圾清洁直运两周年之际,“绿色风行 为绿而行——中国第一届垃圾与文化书画展”开幕。

  ◆ 2011年11月8日,杭州清洁直运停保场工程在天子岭静脉产业园区开工建设。

  “清洁直运”大家说

  杭州从去年以来推行“垃圾清洁直运”模式,取消了所有的中转站,直接运送到远在市郊的垃圾生态填埋场,使垃圾远离城市生活区,实现了城市垃圾末端收集、运输、处理高效率的一体化。一个个原本臭气四溢的垃圾中转站,逐步变身为“花港观鱼”这样的生态景点。城市环境越来越美,社会矛盾的隐患也大大减少。

  ——新华社主编的《浙江领导参考》第10期

  

  或许有人会认为,关停一个中转站惠及的只是周边一小片居民的环境,杭州市环境集团的专家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减少一座中转站,使中转站——周边1平方公里,约4500个居民受益,每减少一座垃圾中转站,约减少二氧化碳0.1吨,相当于3公顷森林对温室气体的减排量,也相当于1500平方米的草坪对温室气体的减排量。

  ——2011年1月17日《市场导报》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在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以及垃圾文化的研究与弘扬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清洁车及垃圾分类双腔运输车解决了垃圾在运输中的“跑冒滴漏”,白底蓝字的直运车辆成为杭州市的一道风景。杭州市民情民意办公室今年8月的调查中,杭州市民对垃圾“清洁直运”的满意率达到79.9%。

  ——2011年10月14日《中国建设报》

  

  一群白蓝相间的清洁直运车正在把一座美丽城市的每日呕吐物小心翼翼地运来这里,交由推土机和压实机精细加工。参观杭州天子岭,已经成了国内首条“垃圾旅游”线路,一句“跟着垃圾去旅游”的新鲜口号,越来越有号召力,据说团体参观已经预约到了明年的六月份,不抓紧还真赶不上趟。

  ——第六届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亚洲

  

  化腐朽为神奇春风常绿天子岭 参天地之化育万物轮回六合中。

  ——自然之友浙江小组徐硕

  

  我家北面的窗子,终于派上用场了。我跟你说,我在这里住了24年,这扇窗一直不敢打开。屋旁就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太臭了!

  ——2010年5月1日,通过前端推行清洁直运分流,江干区华家池中转站取消垃圾中转功能,住在距中转站不到6米的金兰池社区华家池5号居民感慨地说

  

  以前每天早上就“叮叮咣咣”来装垃圾了。垃圾一倒我就不敢开窗,地上天女散花一样,全是垃圾,太臭了,夏天熏得人都反胃。现在弄得很清爽,桶儿搬出去以后直运工人都会主动扫一遍。

  ——家住钱江新城华龙家园的阿姨面对现在的整洁居住环境很是开心

  

  自从实施垃圾直运后,老浙大玉泉校区后门的垃圾中转站便成了棋牌室!中转站改造后,周边环境好了很多,尤其是我们这些生活在中转站旁边的居民感受很深,确实造福了老百姓。

  ——家住曙光新村的居民王阿姨说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清洁直运已在杭州推行两年多,它在老百姓当中的口碑如何?说到底,一项为公众利益生的公共政策,还得让公众自己来评说。这样的公共政策,才能“得民心者得天下”。

  2011年9月,杭州市民情民意办公室对主城区1000户居民家庭、600户垃圾中转站周边居民家庭、500名“跟着垃圾去旅游”的游客进行了清洁直运工作评价调查。

  调查显示:市民对垃圾“清洁直运”实施效果较为满意,对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评价较好,对天子岭生态园区环境予以肯定,为优化和完善清洁直运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垃圾直运效果好 杭城百姓期盼高

  民意调查中的4个关键数据

  1、调查样本的构成

  女性为53.9%;18-40岁的占39.2%;本科学历的占24.5%,调查对象为企业单位人员的占25.0%。

  

  2、市民对清洁直运的评价

  截至今年8月底,社区居民自发给直运车队赠送锦旗270多面,充分体现出居民对垃圾清洁直运工作的肯定。

  其中,九成多市民赞同我市的垃圾清运方法。39.0%的市民对清洁直运实施效果较为满意。32.3%的市民认为清洁直运使小区环境得到改善。51.7%的市民认为清洁直运减少了垃圾中转环节,消除了二次污染。46.7%的市民认为清洁直运大大减少了垃圾抛洒滴漏,42.5%的市民认为清洁直运美化了小区环境。76.4%的市民认为小区目前的“清洁直运”时间合理。80.4%的市民认为垃圾收运时没有影响“日常生活”。

  

  3、市民对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的评价

  目前,市环境集团已通过采用直运替代、以车代机、厢车对接三种中转站改造模式,完成了市区41座中转站提升改造工作。力争到2011年底前,完成主城区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提升。

  调查中,24.6%的市民对垃圾中转站改造的总体效果表示满意,47.8%的市民表示较为满意;垃圾中转站改造后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市民对污水、噪音、臭气、清洁4个方面进行改造前后比较评价时,满意率大大提高,其中污水有效收集方面,提高了59.5个百分点;当问及"您对小区垃圾中转站改造后哪些方面印象最深"时,市民印象最深的是外立面美观,比例为47.2%,其次是污水不外流,比例为47.0%,第三是垃圾不过夜,比例为44.0%。

  

  4、市民对“跟着垃圾去旅游”活动的评价

  天子岭生态公园是我国第一座建立在垃圾堆体上的生态公园,面积为1740亩,公园1.5米之下埋藏着杭州市自1991年以来的900多万吨生活垃圾。调查中,当问及“您对天子岭园区的整体环境感觉如何”时,47.5%的市民表示满意,37.2%的市民表示比较满意。

  “跟着垃圾去旅游”活动分为8个部分。50.8%市民对天子岭生态公园印象最为深刻,其次是环保教育基地和沼气处理发电。

  调查显示,49.2%的市民认为通过“跟着垃圾去旅游”能有效地宣传清洁、低碳、环保、文明理念。参加“跟着垃圾去旅游”活动后,94.2%的市民愿意践行低碳生活,92.3%的市民愿意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89.7%的市民愿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产生量,86.8%的市民愿意向家人或朋友推介这项活动,84.4%的市民愿意参与“绿色义工”活动。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盛宇翔 记者 韩璟    编辑:余琼雅    
 
 
策划、编辑::郑媛 余琼雅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