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风尚蔚然成风:
东方古城的现代气质
56岁的朱鸿是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365微笑服务队队长,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她都会来到断桥开展志愿服务,就像上班一般准时。这个习惯,她已坚持了十几年。
早在10年前,她就开始观察斑马线前的礼让情况。“我学的是会计专业,经常和数字打交道。从去年5月起,双休日我都在断桥东口的斑马线前,记录车辆礼让行人的次数。”她说,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小时从斑马线上通过的车辆大约是140辆。最初时,每辆公交车都能做到礼让行人,超过八成的出租车会自觉停下,但只有个位数的私家车能主动让行。而现在,绝大多数的私家车都能做到主动礼让行人。
在朱鸿关注这个现象的同时,城市的管理者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2009年,杭州市提出了“礼让斑马线”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交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入手,制定《杭州市打造交通文明示范城市三年规划》,明确了“文明出行,杭州先行”的目标。2010年3月,杭州市文明委正式将“礼让斑马线”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杭州的上万名公交司机首先作出表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广大出租车和公务车等紧跟行动,“礼让斑马线”活动由点到面,在全市的“公”字头的车辆中迅速推开。随后,杭州10万户家庭签订文明出行公约,使更多的私家车也逐渐养成了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不仅在杭州主城区蔚然成风,更在所辖各县市日渐远播,“礼让斑马线”在全社会全面推开。
这些年,杭州的机动车虽然多了,但路却更顺畅了,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也更文明了。这里有一组来自杭州交警部门的数据:2015年,杭州市共发生因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的一般事故同比2009年减少了59起,下降48.36%。今年以来,在杭州交警岳坟中队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的伤人事故。而2015年度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显示,驾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率达到85.914%。
“以前,我们在电视或网上经常看到,国外的车辆礼让行人做得很好。这方面,杭州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裘一隽说。
司机礼让行人点赞:
彼此包容的和谐环境
一位杭州市民在过斑马线时,向司机点赞。杨晓轩 姚颖康 摄
今年3月1日,《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浙江省首次将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规范列入地方性法规。事实上,放眼全球,把“礼让斑马线”写入法律法规不乏先例,比如新加坡、日本等国都将部分道德规范变为了法律规范。
如今,在断桥东口的斑马线附近,杭州交警部门装上了先进的“电子警察抓拍系统”。有行人走进斑马线边缘,“电子警察”就会通过感应图像,分析出行人即将过马路的轨迹。此时,如果有汽车驶入这条轨迹,“电子警察”就会记录汽车经过斑马线的全过程。同时,这段视频也会自动存入后台计算机,列入“涉嫌未在斑马线礼让行人”名单。
裘一隽认为,通过法律规范制约并不是目的,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主动加入文明出行的队伍。
“多年的坚持也证明了一条,公交车礼让行人,会让行人心怀感谢和敬意,更加主动遵守交通法规。”朱鸿还记得,有一次她在斑马线前服务,看到一名8岁的女孩和母亲过马路时主动停下来让车辆先过。“我告诉小女孩,在杭州斑马线上汽车会礼让行人。没想到,女孩对我说,开车也很辛苦,我们行人也应该让让汽车。”朱鸿说,母女俩在路边站了一会儿,等车辆相对少时才过马路。
司机在斑马线前一脚刹车,传递着一种人文精神;而行人的一个微笑和点赞,则体现出一种和谐融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场景习以为常,构成了杭州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内涵。
“G20峰会在杭州举办,各国嘉宾不仅会看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也会观察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要把‘礼让斑马线’打造成为杭州展现文明城市风采、展示G20峰会举办地风姿的风景线。”杭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