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庄妩媚的容颜下拥有一颗永不停息的进取之心 这就是杭州
发布时间:2016-09-03 07:41:34 星期六   

传承与开放 城市的博大情怀

现今湖滨的地上,有旧时的杭州城地图,街道坊巷城门河流,城西是湖泊湿地和群山,城东南是钱塘江呈“之”字形流过。一位老杭州说,杭城就像一张狭狭长长的芭蕉叶,又像一叶行于烟波上的风帆。

杭州城就是这样生活在水上,水是杭州的灵魂。它赋予这座城市以生命、活力、美丽,也为杭州赢得两项世界文化遗产——西湖、运河。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论西湖入选“中国最美五大湖”时说:“西湖却以它传统历史的和谐力量坚守住了地位。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中国人的回忆。”

西湖还有一个“当惊天下殊”的举动,拆掉了沿湖的所有围墙,还湖与民,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免费的5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从西湖免费开放后,2015年的国内游客数量达到了1.2亿人次,杭州的旅游收入增加了九倍,增速全国排名第一。

不只是西湖,这城里的水都在这些年间,越来越美,无比热情地欢迎着来自国内外的人们。

西溪湿地作为国家级的湿地,它的水面占了杭州西北部水网地区的52%, 它比西进的西湖更野,圆桥茅舍,桑树蓼花,野水野田,黄橙红柿紫菱角,鱼塘像打碎的镜子一样散落在15平方公里的田野上。

西湖的水来自钱塘江和西部山地的涧流。作为景点,钱塘江比西湖更早为世人所知。潮水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声势雄壮,尤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水最为壮观。古代人在涨潮时举行水上体育运动,其惊险刺激不亚于海上冲浪。

随着城市扩大,杭州也从“西湖时代”迈向了“钱江时代”,钱塘江两岸也高楼层叠,气象万新。从温润的湖水到汹涌澎湃的江水,也展现了杭州不安于现状,敢于挑战和创新的城市性格。

和谐与精致 江南的独特韵味

千百年来,杭州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都由先贤用信念、智慧与情感重笔勾勒而成。

清代诗人袁枚咏西湖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刚柔相济的杭州山水,既有美人缘,也有英雄气,既能安抚避世隐居之心,也能激发建功立业之志,形成了杭州特有的传统人文精神。

这片土地上诞生过两位开国“天子”:出生于富阳的孙权,是风云激荡的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出生于临安的钱镠,建立了吴越国。杭州人也感谢造福杭州的外来者,尤其是白居易、苏东坡两位“市长”,他们秉持民生为先、和谐发展的治理理念,为后世的城市管理者树立了榜样。

出生于杭州的龚自珍和章太炎,都是极具个性的学者、近代浙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理论和文章,启发和推动了一大批近代知识分子投身社会变革。

诗情画意的杭州,也是作家和画家喜爱的栖居之地。林和靖、陆游、郁达夫、黄公望、吴昌硕……他们的诗文和画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影响着杭州人的审美趣味和日常追求。

出生于杭州的北宋学者型官员沈括,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撰写的《梦溪笔谈》总结记录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书中记录了另一位北宋杭州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清代诗人袁枚在《谒岳王墓》中写道,“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南宋岳飞、明代于谦代表的忠诚爱国、追求信仰的精神,令湖山增辉。还有南宋末年文天祥、明末抗清儒将张苍水,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本色英雄。

还有“戒欺”的胡雪岩,他的胡庆余堂现在依旧在河坊街上,白墙黑字向所有来往的市民游客们诉说的不仅是中医药的魅力,还有传统人文精神中浸润着的传统儒家“义理”与“事功”相融合的诚信立身的价值追求。

杭州作为江南富庶之地,无论是高雅的艺术还是民间的日用,也透着特有的精致优雅,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江南韵、杭州味。

从良渚古玉到南宋官窑,从明代杭州人戴进开创浙派绘画,蓝瑛开创“武林画派”,到成立于清末的西泠印社,从玉器到瓷器、书画篆刻,这体现了杭州人的生活富裕、品味高雅。

杭州人的日常生活中,精致也无处不在:有“神奇的东方之花”美誉的都锦生织锦,精美绝伦的杭绣,点缀字画的西湖绸伞,与瑞士军刀媲美的张小泉剪刀,这些日用品也是艺术品,充分体现了杭州人自古以来的工匠精神。

杭州饮食融会南北菜系精华,形成了亲近自然、注重健康为特色的“杭帮菜”,将中草药与日常饮食相结合,制成药膳、药酒。西湖往西,盛产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绿茶皇后”之名闻名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座城市人文与历史最宝贵的财富,浙派古琴、传统戏曲、万松书院、断桥传说……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致力于抢救保护“非遗”项目,它们体现了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磊 文 李忠 摄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