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为了孩子 许新霞,女,41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自参加法院工作以来,许新霞一心牵挂少年犯、罪犯的孩子等特殊群体,以一己之力帮助特殊未成年人15人,涉及金额1.5万元。刑法大修后,江干法院成立少年法庭,许新霞主动深入少年司法一线,为少年犯们提供一对一专业心理辅导,积极帮助他们求学、就业获得新生,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了柔性司法、人性帮扶、理性启迪的三级少年司法新体系,为中国司法界开启了少年司法的新篇章,《人民法院报》在2014年5月对其实践探索进行了整版篇幅的详细报道,由她首创的三级司法体系也被全国同行誉为“罪错少年的守护三重门”。 铿锵玫瑰的法律梦 许新霞的法律梦“百转千回”。大学毕业时法律专业的许新霞梦想着的是转攻经济学硕士再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却几经辗转进入了江干法院的大门。不久,因为业绩突出,调任街道从事经济工作。基层经济工作的经历让许新霞开始重新审视法院的工作思维和态度:“如果将法律与爱民之心结合,即使不能产生推动法治进程的巨大作用,也定可以影响一定范围的人,不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吗?” 2008年,当法官职业甚至被戏称为“操的是卖白粉的心,拿的是卖白菜的钱”,大量法官流失时,许新霞怀着对法律的一腔热忱,放弃街道职务晋升考察,重新回到江干法院。 来到熟悉的审判庭,许新霞顿时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许需要百转千回,才能找到来时的路,但其实早已不是那个当初的自己。”兜兜转转的经历也让她蜕变成了真正淡定当下的法官。 黑暗角落的守望 回归不久的许新霞就接手了一起父母经营赌博机的案子,发现“无处安放的6岁孩子”,庭前调查时发现出租房里连个凳子都没有,孩子换洗的衣服也没有,唯一的玩具是一套塑料厨具,孩子的梦想不过是一顿饱餐…… 紧接着又是一起少年抢劫案,十几岁的孩子因父母离异无人看管而走向犯罪道路,法庭上,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向母亲哭喊:“妈妈,我吃不饱饭。” 作为一个母亲,许新霞觉得,她必须要为这些特殊的孩子做些什么。为此,许新霞先后联络了两家慈善机构,却都遭遇了“慈善的功利”:相比山区孩子和学校,这些特殊的孩子显得那样黑暗,捐助的成效也不明显,更无宣传价值。但是许新霞不忍心袖手旁观,她主动联系孩子所在学校申请减免学杂费,发动社会爱心捐款,尽可能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就这样,2008年至2011年,许新霞自掏腰包1.5万元,先后帮助了15名困难青少年。但是一己之力毕竟有限,2012年刑法大修,江干法院开设少年法庭,秉持着为了孩子的信念,许新霞主动报名,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少年犯、罪犯孩子等特殊青少年群体。 少年司法的三重门探索 但是只有真正参与了少年司法的实践,许新霞才发现,她面临的困难有多大。 中国少年司法的现状是社会普遍认识存有偏颇,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比重小,对社会影响不大。但是实际上,全国目前有2800多万青少年,问题少年达1150万,流动少年有26万,正在服刑的就有22万。让许新霞担忧的还有少年司法目前的“罪责自负理论”,即,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但是少年毕竟不同于成年,许新霞认为少年司法的责任更在于挽救关爱一个年轻的生命,不应拘泥于法条,把孩子当作穿着小号衣服的成年人。 仔细翻阅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江干法院判处的162件219名少年犯案卷,跟踪回访10多名重点对象后,许新霞发现少年犯中曾是留守儿童的高达79%,而他们在家庭环境、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福利的享有都弱于同龄人,51%初中未毕业就辍学。 现行司法体制的疏漏,国家亲权的缺失,社会现状的沉重,没有吓退许新霞,反而激发了她的一腔斗志,她要用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为中国少年法治的明天开拓道路。 为了更好地服务少年司法,许新霞自费参加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通过培训,许新霞认识到,“大部分青少年都偶然地参与过危险行为,并从中体验快感”,“青春期的孩子好比一辆奔驰跑车,身心发育等零部件性能良好,但大脑里制动能力欠缺,快速奔跑时刹车肯定不稳。”基于此,许新霞更确信“没有坏孩子,只有干过坏事的孩子”。她坚持未成年人不是犯罪,而是“罪错”。江干的少年法庭不但要帮助罪错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要帮助他们走出人生低谷,迎来新生。 为此,许新霞将少年法庭设计成圆桌审判的格局,在少年法庭旁是社会帮教中心,作为少年审判的延伸,社会帮教中心分设社区矫正区、恳谈区和心理咨询区三个分区,许新霞积极引入社会团体、专业人士、热心市民一起参与罪错青少年的帮扶。目前,社会帮教中心对接了浙江卫视的“福彩帮帮帮”栏目,为孩子解决经济上的燃眉之急;对接了杭州向日葵工程爱心助学志愿者大队,为孩子解决教育问题;对接了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计划做慈善银行、慈善家庭项目,为更多的孩子搭建社会庇护。“那个6岁的孩子有希望了,获得了福彩基金捐助,能读书了 。”她也为此兴奋、自豪。 除了对罪错少年的柔性司法和人性帮扶之外,许新霞更多关注的是普通青少年群体的理性启迪,因为这关乎中国法治的明天。“少年强则中国强”,许新霞说。由她策划的江干法院少年庭“我来当法官”、“法治夏令营”等项目从3500个申报点中脱颖而出,成为杭州市民体验日“80强”体验点之一,“可见法治的理性启迪还是大有可为的”。 “我所能做的,是些小事,但能影响一个孩子是一个。”许新霞常常想到那个在海边捡鱼的小孩,每一次退潮即有千万条小鱼留在海滩上,小孩一条条捡起扔回海中,小孩说:“对这条,我能改变它的命运。”许新霞在笔记中郑重写到: “少年司法,任重道远;日拱一卒,不求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