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慧琴(孝老爱亲)




尊老敬老 爱老助老

汤慧琴,女,现年60岁,中共党员,该同志从事社区工作30余载。在社区工作的几十年里,她以为民谋利、为民谋福、创建和谐社区为己任,时时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竭尽所能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汤大姐”。

照顾母亲数年如一日

在生活中,汤慧琴是一位大孝女。她的母亲王凤英,去年刚过世,享年96岁。几十年来,汤慧琴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在母亲身旁,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大家的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王凤英老人育有三子二女,汤慧琴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老人喜欢与小女儿住一起,所以,照顾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汤慧琴身上。

王凤英老人生前有一个固定的“规律”癖好:每天早上起来,老人都要泡脚、要吃番茄蒸蛋。因为老人牙齿不是很好,所以,饮食都是要偏软的,饭菜都要炖烂了。每天清晨,汤慧琴总是早早起床,帮老人炖好了这个特殊的早餐,放好洗脚水,端到老人床边。每天中餐与晚餐,汤慧琴也总是先帮老人做好了,再到自己的小家与儿女们一起吃饭。

2012年,汤慧琴的孙子出生了。这对她来说,是件大喜事。汤慧琴很疼孙子,可是她心里更放不下老母亲。所以,每天晚上,她还是坚持回老屋陪母亲,按时给母亲擦身、按摩......虽然,每次她都累得满头大汗,浑身酸痛,她还是无怨无悔。她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爹娘老了,做孩子的怎能不悉心照料。”在炎热地高温下,家里总是24小时开着空调,为老母亲清凉避暑。

在她精心的照顾、关心下,王凤英老人的被褥整天都是干干净净的,衣服也都是整洁的。也正是在她的感染下,她的兄弟们、嫂嫂们、晚辈们也都对老人十分耐心与细心。每到节假日,他们总是不忘来探望老人。王凤英生前逢人必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啊有一个好女儿、好女婿,有三个好儿子、好媳妇,还有一群好儿孙。”

去年年底,王凤英老人突然生病住院,汤慧琴日夜陪护在母亲身边,这一陪就陪了2个月。她白天忙里忙外照顾老人饮食起居,晚上陪在母亲身边又睡不踏实,终于身体吃不消病倒了。生病住院期间,她还念念不忘住院的老母亲,嘱咐自己儿子多去看望照顾老人,每天打电话给兄弟问母亲的情况。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一直没把自己生病住院的事告诉老人。等着自己病情稍有好转,她就坚持要出院,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儿子带着自己去看过母亲才安心,怎么劝都劝不住。后来老母亲过世了,汤慧琴伤心里好久,那段时间只要一提起母亲,她的眼泪就止不住哗啦啦地往下掉。

照顾社区老人胜似亲闺女

汤慧琴工作的天官社区是一个古镇社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老龄弱势人群较多。对这些老人她总是经常上门走访看望、嘘寒问暖、关心照顾,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每逢传统节日,她还会亲手制作一些应节食品给周边的老年人送去,让老人们倍感温暖。所以,社区的老人们也爱向这个贴心的如同亲闺女一样的社区工作人员倾诉,家里有点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联系她。

社区低保户老人钱金娥,83岁高龄,无住房,汤慧琴联系房管委,帮其租赁公房。从租房到现在,房租费一直都是汤慧琴个人出钱为钱金娥交纳的。钱金娥的儿子有严重的心脏疾病,需长期住院治疗。于是汤慧琴特地安排党员志愿者帮老人送饭、洗衣、搞卫生。后来老人的儿子过世,她又多方面联系政府将老人安排到了敬老院,自己平常有空就会去陪老人说说话,把老人当自己母亲一样照顾关心。

无偿抚养孤女视如己出

汤慧琴不但关爱社区老人,对其他弱势群体也照顾有加。她总是能针对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时常去走访看望,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遇到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毛国军,今年刚过40岁,整天笑嘻嘻的,完全看不出是孤儿。她幼年时失去双亲,无人照顾。汤慧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伸出了援手,不但四处奔波为毛国军申请救助补贴,还怕孩子伤心,立刻将她接到自己家来住,吃穿住样样费心,对毛国军就像亲生女儿一样。那时候汤慧琴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可为孩子花钱她眉头都不皱一下,而且都是无偿付出。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让毛国军感受到了母亲一样的爱和家一样的温暖。后来由于家庭原因,毛国军寄住在了自己亲戚家里。虽然分开了,可汤慧琴还是会记挂孩子,有空就会买点吃的穿的用的给毛国军捎过去,还十分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业,两人经常交流谈心。

从读书到找工作再到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毛国军人生当中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着汤慧琴的身影,毛国军的大事小事都牵动着汤慧琴的心。虽然汤慧琴自己有一个儿子,可她为毛国军成长所倾注的心血完全不比自己儿子少。就是这样一份无私的母爱给毛国军撑起了一片蓝天,造就了毛国军乐观开朗的性格。毛国军结婚向汤慧琴敬酒时,当着全体亲戚朋友的面,说:“妈!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点滴真情都尽在一声发自肺腑的“妈!”中体现。汤慧琴当时也红了眼眶,“母女”两相拥在了一起。

每当有人问及毛国军的身世时,她总是笑着说:“我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虽然小时候失去了双亲,可老天又给了我一个好妈妈,比亲妈还亲的妈妈。我的一生没有遗憾,我已经很知足了。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我的母亲汤慧琴!”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汤慧琴就是这样,把尊老敬老当作一种责任,几十年如一日伺候母亲;把爱老助老当作一种工作,情系居民,勤联系、勤走访、勤落实;把保护弱势群体当作一种使命,无私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在生活中,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用不懈的努力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辛勤的汗水填满三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她用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又一个不幸的家庭。她的存在,让母亲的有了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她的存在,让千万人心中激起了爱的涟漪;她的存在,让孝老爱亲成为永不熄灭的长明灯。她以她的实际行动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优秀品质。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郑雪琴(敬业奉献)杨林(助人为乐)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
图片报道 2号线二期建设情况 其它线路建设情况 媒体聚焦 杭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