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忠根(助人为乐)




悠久的凉茶摊 三代人的坚持

顾忠根,男,76岁,上城区长明寺巷社区居民。虽然身有残疾,顾忠根在过去38年最热的2000多天里,相守在爱心凉茶摊前免费为路人提供凉茶。

在长明寺巷社区建国中路锅子弄口,一张木头桌子上放着口大瓷茶桶,正上方的黑板上,贴个“茶”字,就像老底子茶馆门口的招牌。凉茶桶上几个隽秀的毛笔字写着“免费供应凉茶”,38年的渊源,这可以算是杭城最悠久的凉茶摊。伴随着他的主人公名叫顾忠根。

顾大伯今年76岁,这个由他母亲摆起的凉茶摊,已经陪伴他度过了人生的一半路程。每年盛夏,顾忠根摆好凉茶摊,免费供应凉茶。从母亲手中传承下来的凉茶摊,至今已有38年。顾大伯说要将凉茶摊摆到94岁。谈到为什么要摆到94岁,顾忠根有些伤心的说,母亲过世时享年94岁,自己一定要继承她的遗志。

祖孙三代的爱心传承

这个免费凉茶摊,凝结了三代人的记忆。

解放前,下仓桥的一家“茶食糖果店”门口,来喝免费凉茶的人排起了长队。作为店主,顾忠根的外婆除了卖些荔枝糖,还免费向市民提供凉茶。“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就关门了。”解放后,顾忠根跟着父母住在清泰街518号。那一年,是1976年。家门口有棵法国梧桐树,树下的石板常有人来坐坐休息。顾忠根的母亲就在那里搭起了一家馄饨摊。顾忠根的父亲是临安电子设备厂的普通油漆工,忙完厂里的活,还经常帮左邻右舍做点油漆活。在那个年代,帮人干点活,不谈报酬。但为了表示感谢,他们会时常送他一些茶叶。母亲的馄饨摊附近有家“得意楼”饭馆,由于不供应开水,很多顾客便跑来馄饨摊要水喝。于是,母亲灵机一动,就把父亲收到的茶叶拿来泡茶水,免费供应给来喝水的人。这个爱心凉茶摊,就这样在那个年代诞生了。“三十几年前,一碗馄饨卖1毛2分钱。当时我们家每天可以挣24块钱。久而久之,我们家成了万元户。但我妈妈还是坚持供应凉茶。”顾忠根的老母亲每天都在凉茶摊前操持,而顾忠根也会尽快做完厂里的工作后,立马回家给母亲帮忙。

2002年,清泰街的房子拆迁,顾忠根一家搬到了建国中路上的锅子弄10号103室。凉茶摊也一路延续到了这里。早上五点,顾忠根准时起床。他用勺子接水,把自来水一勺一勺舀到两把泛黄的茶壶里。六点到八点半,顾忠根趁着峰谷电,把12壶热水都烧满。每烧好一壶水,都要等上三四分钟,再烧下一壶。作为一名普通工人,顾忠根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水壶因为常年使用,保险丝已经很脆弱。凉茶成分,几十年没有变:茶叶、六月霜、桑叶、人丹、藿香正气水。到了十点多,滚水冲泡的凉茶已经凉了下来。住在一楼的顾大伯打开房门,把凉茶桶抬到单元门外的小轮车上。所谓“小轮车”,其实就是一个大木头托盘,底下装着几个小轮子。好不容易将水桶、水杯和脸盆都推到了门口,摆好桌椅,放上脸盆,倒满清水,挂上黑板,准备供应凉茶。

七旬老人的酷暑坚守

推着水桶的顾大伯走起路来有些摇摇晃晃。因为他双腿残疾,那是在1956年的一场台风里受的伤,从十几年前开始变得更加严重,顾忠根领了肢体三级残疾证。以前在无线电六厂工作的他,现在拿着一千多块钱的退休工资,再加上几百元的残疾补贴。但是他说,这是一点心意,“妈妈从来没有算过要花多少钱,现在由我来守茶摊了,也没什么好在意的。”

和脚伤一起折磨着顾忠根的,还有关节炎。“前几年妈妈摔了一跤,也残疾了,我们两个一起生活,社区帮了我们很多忙,区政府的领导也多次上门看望慰问,这几年政府对残疾人的政策越来越好,现在我年纪大了,别的也做不了什么,摆凉茶摊是我唯一回报社会的事了,所以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只要有人喝,就一直摆下去。”

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喝茶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有时烧上三大桶都不够喝的。那时候用的水桶,是陶瓷的。现在的水桶,算起来都是第五代的了。”三大桶凉茶,如果像现在夏天卖饮料一样出售,一定是笔不小的收入,可顾大伯一家并没有这样想过。“那时候没有卖饮料的地方,夏天大家最多也就是买根棒冰,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热天干活不容易,我们在外工作的时候,也觉得能喝口凉水就是最大的享受了。我家刚好离马路近,这不过是为大家服务的小事罢了。每周一到六,顾大伯都会守在茶摊旁。每年头伏之后几天都会下雨,放晴之后我就会开始摆茶摊,一直摆到秋老虎结束之后。

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朋友习惯来这里喝凉茶,喝着过瘾解暑气。有20多个老茶客经常会来,还有那些经常露天顶着大太阳工作的环卫工,和部分路过的市民也会过来喝茶。“老顾在清泰街摆凉茶摊的时候,我就经常去喝。后来他搬到了建国中路,正好离我家不远,我更加常来讨水喝了。”老张说,算起来自己也在这个凉茶摊上喝了20多年茶了。负责这一带保洁卫生的环卫工周女士也对顾忠根的凉茶赞不绝口。“他家的凉茶好喝又解暑,我打扫到这附近,总是忍不住来喝一杯。”而凉茶摊斜对面经营书报亭的张老板,算是凉茶摊搬到建国中路后的见证人。从他的书报亭望过去,一眼就能看到顾忠根母子的茶摊。“10多年了,他和他的老母亲每年夏天都在这里摆凉茶摊,这么多年了,换作我肯定做不到。”

两三年前,母亲已经吃不消出门摆茶摊了。她每天帮我料理好一些事,送我出门,在家就待在厨房看着灶上的水。去年3月,母亲去世了。离开之前,她对儿子说:即使她不在了,也让我把凉茶摊继续摆下去。母亲总说,以后你年纪大了,烧不动了,量可以少一点,但是做事情一定要细心。”去年7月中旬一入伏,街坊们又看到顾忠根在老地方摆起了凉茶摊。“今年第一次独自摆凉茶铺,从每天上午10点摆到下午4点。如果我要给自己做顿中饭,或者处理一些琐事就有些不方便。”顾忠根说,好在也坚持下来了。

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造成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的消息一经报道时,顾师傅第一时间就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将1000元郑重的投入了社区帮扶救助中心的捐款箱,社区工作人员知道顾师傅家里的经济状况,除了残疾补助金外,他别无收入,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这1000元是他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啊。但是他能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拿出相对他来说不小的一笔费用,真的令人感到钦佩和感动。

顾忠根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平凡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老人凭着他38年来持之以恒的信念,感动了无数的人。他经常说:“我跟那些老茶客都说过,我会跟我妈妈一样,把凉茶铺摆到94岁,说不定还更长一点。”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陈群福(助人为乐)胡雪荣(助人为乐)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
图片报道 2号线二期建设情况 其它线路建设情况 媒体聚焦 杭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