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营巷六任卫生委员(敬业奉献)




半个世纪的传承让卫生接力不停歇

57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视察,让上城区小营巷成为了全国爱国卫生的典范。半个多世纪以来,程瑜、吕素华、应爱珍,郑小平、叶雅娜、金凌……小营巷的六任卫生委员,一直坚持用勤劳的双手装点着城市的环境,身体力行倡导着健康的理念。半百传承,在百米红巷里,这场卫生接力,不曾停息。

1958年,毛主席亲临小营巷,毛泽东主席察看小营巷居民的卫生工作,对小营巷的卫生工作表示肯定,这也极大地鼓舞了杭州人民“消灭四害、卫生防病”的积极性,推动和促进了全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学小营、赶小营”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的深入发展。

当时陪同毛主席视察的其中一人就是时任小营巷卫生委员的程瑜。在程瑜老人讲诉的一遍又一遍她与毛主席的故事里,在老人唱着“……卫生工作要紧跟上……”的歌声里,在一代代的传承与延续中,小营巷爱国卫生经历着时代性的发展。程瑜老人在世时,每任卫生委员都会把拜访这位老人,聆听老人的教诲作为就职的首要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去感受去体会爱国卫生真正的精神与意义,继承小营巷爱国卫生的传统。

跟着程瑜工作的第二任委员吕素华,今年95岁,身体硬朗;第四任委员郑小平,今年59岁;第五任委员叶娅娜,52岁,第六任委员金凌,29岁。在卫生委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无论寒暑,栉风沐雨,放弃小家为大家,任劳任怨为社区默默奉献……

第3任卫生委员应爱珍,曾被人认为是“傻傻的人”。多年来,她一直居住在小营巷61号。她至今还记得:1971年,从棉纺厂退休的当天下午,自己来到社区,从此跟着当时的卫生委员程瑜、吕素华,干起了有人不屑一顾的脏累活儿。曾有不少人劝她:“都退休了,干嘛不在家里颐养天年,还去操劳辛苦?”但是应爱珍说,“像程瑜大姐她们都是家庭妇女,任劳任怨地为社会服务,我一个拿退休工资的人,有什么理由在家里空享清福?”那时,垃圾箱还没有普及,每家的垃圾都扔在社区的一个墙角。一到夏天,垃圾堆臭气冲天,蚊蝇飞绕,人人都掩鼻而过。一到雨天,浊流横溢,整条路脏得没法行走。应爱珍自告奋勇,用自己6个多月的退休工资,买了辆三轮车,为社区拉运垃圾,清理环境。因刚学会骑三轮车,遇到坑洼的道路她摔倒了好多次。不惧艰难,应爱珍埋头苦干,坚持工作了27年。她骑破了两辆三轮车,一直到78岁,才离开这个至今仍念念不忘的卫生委员岗位。

如今小营巷的卫生委员已经接棒到第六任,每一代人都为爱国卫生这面大旗添上不同的色彩,爱国卫生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时代性的改变,但是这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态度始终不会变。

金凌上岗伊始,就登门拜访小营巷首任卫生委员程瑜,聆听她和几位前任卫生委员的教诲。“我这样的小年轻,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很多事情还需要前辈们指点。”金凌说。每天上下午各两小时的卫生巡查,是金凌的必修课。这个外形时尚的帅小伙,乐此不疲行走在这条老巷子里,他细致入微的工作和辛勤的付出,获得了社区百姓交口称赞。“小金,我们家门口几个化粪池满出来了,快来看看吧!”电话那头,马市街17号的居民急得不得了。来不及喝口水,金凌立马联系环卫所,叫上卫生保洁员夏卫东,带着铁锹赶到了现场。掀开窨井盖,一股粪便的恶臭扑面而来,别人连忙掩鼻远远躲开,金凌全然不顾,和夏师傅一起一锹一锹清理粪便……

最近两年,小营巷社区开始了全新的垃圾投放方式:小区里平时不放垃圾桶,每天分早晚两个时间段,保洁员在小区指定地方摆放垃圾桶,然后摇铃通知,居民听到信号后,统一出来投放垃圾。“叮铃,叮铃……”早上7时30分,小营巷里一辆三轮垃圾车缓缓而来,听到铃声的居民拎着分类垃圾袋走出来了,把垃圾投进三轮车里,“垃圾不落地”的图景呈现在我们面前。为组织实施“垃圾不落地”的具体方案,金凌精心策划,从路线设计,到时间衔接、人员配备等等,作了周密安排。他给每个家庭发送一张“垃圾不落地积分卡”:每月只要积满25个图章,就可得到奖励,凭证换领诸如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这一举措,很受社区居民欢迎,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积极参与,如同在游戏竞赛一样,别有一番乐趣。

在六任卫生委员的影响下,许许多多小营人自愿加入了环保队伍。“爱护环境,清洁家园”已经不是一个口号,成为一种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小营巷的生活环境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好。爱国卫生的传承,已然形成一种纽带和动力,在这条幸福的红巷中一直传递下去。小营巷社区永宁院居民田华玲,主动到社区认领发放垃圾袋的任务,上门发放,言传身教倡导垃圾分类,传播卫生知识。家住皮市巷18号的居民陈宝芳,特别关心小区环境改善,一直担任街道民间庭改办的联络员,常常配合社区组织小区居民进行环保活动,带头去户外捡垃圾。社区居民鲍颖平时教育不讲卫生的人有个特别的方法:当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她不是直接前去批评,而是自己去打扫干净。她说,这样做,乱丢垃圾的人会感到过意不去,下次再犯的机会就少了。

跨越半个多世纪,今天,我们穿行在粉墙黛瓦的百米红巷内,温馨的告示提醒,优美的生态环境,洁净的卫生保障,舒心的生活氛围,一切都那么怡然自得,随处都能看到卫生委员们的细致用心。从前辈的身上,金凌感受到献身爱国卫生事业的价值和意义。在他看来,小营巷曾经享有的荣誉,是前辈留给后继者承接历史、开创未来的责任。他郑重地说:“小营巷是全国的卫生红旗,我要为她继续争光添彩。”

“谁说你是傻傻的人,谁说你是贫穷的人,为了小营的美好蓝图,舍弃了小家富康……”这首街道工作人员的原创歌曲《最美小营人》,唱出了每个小营人的心声。从当年整修下水道、疏通臭水沟、清理果壳箱、扫除“四害”,到现在关注全方位的环境整治,如对废气、废水、烟尘、噪音新“四害”的管理和整治、劝导垃圾分类、宣传“垃圾不落地”等等,小营巷的爱国卫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心里装着居民百姓,坚持下去,都会得到肯定。”几任卫生委员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句话。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带给我们很深的触动:社区生活琐碎的角落里,藏着这么多坚持、忘我的故事。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许小峰(见义勇为)郑万里(敬业奉献)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
图片报道 2号线二期建设情况 其它线路建设情况 媒体聚焦 杭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