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耄耋老人的心愿:要把公益一直做下去 自从雷锋广场开放之后,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六的雷锋活动日,都能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在雷锋广场的一角埋头认真地为居民修拉链,无论刮风下雨,从未停歇过。他就是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彩霞岭社区志愿服务者——何阿奎。 劳模退休不退“心” 何大伯今年已经80多岁,退休前在杭州卷烟厂工作,专门负责机器的维修。那时候的何大伯在工厂里就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多次被评为省、市劳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何大伯退休了,但他那颗为人民服务的热心并没有退下来。在刚退休的那段日子里,因为生活太空闲了,导致何大伯的生活相当“苦闷”,为了更好地发挥余热,何大伯利用以前在工厂里修机器的技术,不断钻研摸索,学会了修缝纫机、修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上世纪八十年代,居民家中拥有这些“时髦”的家电还不多,何大伯帮邻居修好家电之后,又没事情做了,他心里很不“舒服”。为了让心情“舒坦”些,老人又开始了寻找服务之旅。 热心肠开创第二“职业” 说起修拉链的初衷,何大伯向笔者娓娓道来。“说来事情也很凑巧,一次有个邻居拿着一台电风扇来到我们家里,她的那个风扇插上电源之后,无法启动,就过来找我修理。在修电风扇的过程中,她问我,附近有没有修拉链的地方,她们家老父亲很喜欢的一件衣服,拉链坏掉了,重新换拉链,老人不舍得花那个冤枉钱,她只能遵循老父亲的意愿寻找修拉链的地方了。那时候,说实话,会修拉链的人很少,即使有也要跑到很远的地方。”说着无心,听着有意,当时何大伯就决定要学习修拉链这项手艺。 修拉链,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为了早日掌握修拉链的技巧,何大伯四处收集了各式各样不能用的拉链,拿回家里反复研究,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收集的30余条拉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拉链下方拉不上的、中间缺少几颗拉链牙的、拉链经常开的,这些问题经过何大伯的摸索,最后都解决了。当何大伯把修好的拉链重新送还给邻居时,邻居们都被他的精湛手艺所折服。原本已不能再使用的拉链,经过何大伯的妙手回春,就像普通的拉链一样正常使用。从那之后,何大伯的名气更加响了,住在彩霞岭社区的居民都知道,社区有个热心肠,不仅能修家用电器,更会修拉链,而且他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老党员志愿者的承诺 平时,何大伯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在家里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社区城管服务室“办公”。何大伯在社区办公的事情除了彩霞岭社区的工作人员知道外,社区的居民也都知道这件事情。谁家衣服上的拉链打不开、皮包上的拉链拉不上,都会找何大伯修。“何大伯是我们社区的一个宝,如果哪天看不到何大伯的话,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彩霞岭社区社工王晶说道,俨然,何大伯已经成为彩霞岭社区工作人员的“家人”了。“毛主席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我觉得我要活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这是我入党时候的誓词,我要坚持下去。”一直以来,何大伯以这句话来提醒自己,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2012年4月份,何大伯得知杭州市雷锋广场要设立在吴山广场,他打电话联系区文明办,主动要求在每月的雷锋活动日,都在雷锋广场设立一个修拉链的摊位。三年来,30多次的雷锋活动日,次次都有何大伯的身影出现在为民服务的工作站台内,每次来他这里修拉链的居民都排起了长龙。“老人家这么大的年纪,还坚持每次都来进行便民服务,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紫阳街道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2015年最后一个月的学雷锋日到来之前,何大伯又打了好几次电话到区文明办,确认雷锋广场志愿活动的举办时间。在这个周六,何大伯将再次带着他的维修工具箱,“奔赴”雷锋广场,继续履行他的承诺:为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