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州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与市场监督在线>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 |
不同营养成分产热效果不同 这些伪御寒食物请远离 发布时间:2022-01-15 星期六 杭州网 昨天,杭州主城区下起了2022年第一场小雪,眼看着窗外若有若无的“飞雪”、细雨以及说话时肉眼可见的“白气”,所有人都恨不得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不让寒气有任何可乘之机。俗话说“十病有九寒”,天气越冷,对身体素质的考验也就越大,而此时,靠食物来御寒也就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不同营养成分产热效果不同 多数人怕冷或与缺铁有关 杭州市中医院专家表示,中医认为寒冬养生应当遵从自然界闭藏的特点,保养阴精、潜藏阳气,因此,除了日常保暖外,确实需要通过食疗来达到驱寒保暖的目的,寒冬进补不仅能使营养物质更高效地转化为能量储存在体内,还能扶正固本,增强疫情期间的抵抗力。 “总的来说,冬季要多进食温阳滋补的食物,传统的羊肉、牛肉、白萝卜、红枣等都属于此类,除此之外,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铁元素、碘元素等等。”专家介绍,冬天每次吃完饭后,人们常会感觉身子热乎乎的,主要是因为“食物热效应”在起作用。不同的营养产热效果不同,如脂肪所含的能量中约4%~5%会变成热量从体表散发出去,碳水化合物为5%~6%,而蛋白质则能达到10%左右,所以,豆类、乳制品、鱼类、牛羊肉、鸡蛋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对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都特别有益。 现代研究表明,多数人冬天怕冷或与体内缺铁有关。一般而言,贫血人群体温要比正常人低0.7℃左右,适当增加铁(肝脏、瘦肉、蛋黄、鸭血等)的摄入量,身体的耐寒能力会明显回升。同时,由于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合成,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发挥产热效应,因此,碘元素亦可间接提升御寒能力。故寒冬期间多喝海带汤、多食用海藻、贝壳和海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暖冬有妙招——御寒食疗方请收好 山药玉米炖排骨 材料:山药200g、甜玉米1根、排骨500g,花生仁30g。 做法: 排骨冷水入锅,加1勺料酒、煮开后把浮末撇掉,洗净沥干; 山药去皮洗净切块,玉米洗净切段,花生洗净; 锅中倒少许油,下葱段,姜片爆香,下排骨翻炒片刻出锅; 玉米和花生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烧开,捞出备用; 砂锅中加适量热水,水量没过排骨,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30分钟; 放入玉米、花生、山药,小火慢熬半小时左右即可。 黄芪牛肉汤 材料:牛肉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 做法: 将黄芪、党参洗净,经过加工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药包; 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 砂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 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 拣去药包、姜、葱;在汤中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当心!千万别吃这些伪暖身食物 高热量食物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误区:既然人要在冬天获取更多热量来抵御寒冷,那么多吃高热量食物不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像肥肉、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不仅对提高身体抗寒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吃多了反而容易导致肥胖和“三高”问题。 酒类(含酒精类饮料) 不少人喜欢在冬天喝点酒暖暖身子,然而这只是暂时现象。饮酒后血管受到酒精刺激扩张,会使血液加速流向皮肤,人的确会感到体表发热,可短暂温暖过后,由于扩张的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会导致人体热量流失更快,反而感觉更冷。 高糖甜点 高糖点心虽然外表甜美诱人,但它们的营养密度低,不仅不利于身体产热,而且多吃还会大量消耗体内的B族维生素,加重舌炎、口角炎、眼痛等病症。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 编辑:刘文昭
相关阅读:
[上一篇] 豆芽生食有害!健康选购、食用看专家支招[下一篇] 两类体质少食羊肉 用参记住六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