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为阿苟缝被子
当年粟裕将军与战士们谈心的地方
杭州网讯 在浙江省长兴县城西北槐坎乡温塘村,有着一座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纪念馆原为清代咸丰年间民宅,距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了,而在七十年前,这里却老百姓与新四军一起生活的地方。
粟裕将军和夫人曾在这里与老百姓们一起居住
纪念馆最早也叫沈家大院,房屋呈砖木结构,是当时一个地主的家里,后来因为抗日,大院的主人便把房子捐出来给新四军居住,也就是当时的苏浙军区粟裕将军的部队。
1943年12月,新四军6师16旅在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的率领下,开辟郎溪、广德、长兴一带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粟裕率师南下,在长兴仰峰与16旅会合。也就是自那时起,这里就正式作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的司令部了。
而当时,粟裕将军及其夫人楚青就住在这沈家大院里,听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说:“当时,在这个大院里,军民的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吃住都在一起,甚至有一次,粟裕将军的夫人同工作人员一起为长工侯阿苟缝被子。”
一直到现在还有着这么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天,侯阿苟吆喝着骡子从张渚驮货回来,发现床上的被子不见了,一个新四军战士告诉他:“是楚青同志叫保姆在涧滩里给你洗被子。”阿苟一出村就看见涧滩的草地上晒着他的破被套,楚青同志和保姆正飞针走线忙着缝补。侯阿苟感动了,嘴里喃喃地说: “这怎么可以呢?”楚青同志笑着说: “新四军和老百姓,本是一家人嘛!”
专题链接:重访浙江抗战旧地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
抗战亲历者严汉如
亲历者接受记者们采访
研究馆员梁奕建和记者们说着当年发生的小故事
军民团结 无往不胜
纪念馆的庭院西侧为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将军骨灰安放纪念碑,东侧则是“军民鱼水情”雕塑和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碑。
纪念馆内布置庄严、肃穆,展厅正面松柏鲜花簇拥着一代名将粟裕将军的半身塑像,塑像大红帷幕上有叶飞同志题词:“军民团结,无往不胜。”
梁奕建是苏浙军区纪念馆的研究馆员,他说:“在纪念馆里有一样文物,是一只羊角,当时有一个新四军战士住在老百姓家中,经常麻烦老百姓,为了表示感谢,就买了一只羊送给了老百姓。后来因为一次与日本人的遭遇战,为了掩护自己的战友,他被日本人抓了,受尽迫害后最终牺牲了。老百姓知道了以后,就把战士送他的羊一直养着,一直养到死,取了羊头上的羊角带在身边,一直到纪念馆建立的时候,这个老百姓便把这珍贵的羊角捐给了我们纪念馆。”
自己亲人送的东西都未必能保存这么长时间,而一个只是在家中住了几天的新四军战士送的羊,却可以珍藏羊角这么多年,可想而知,在当时,新四军与老百姓的情谊是是多么的深厚。
新四军在长兴,特别是在天目山战役当中,是最艰难的时候,没有粮食吃,一天一个连只能吃12斤粮食,平均每个人一天一两粮食都没有,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大娘把自己藏在地窖里,怕日本鬼子抢夺去的12斤粮食,烙成烙饼,送给新四军战士吃,而自己却去挖野菜,吃毛笋来度日。
在新四军与老百姓这坚不可破的鱼水情谊之下,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也印证了叶飞同志的话:“军民团结,无往不胜。”
专题链接:重访浙江抗战旧地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
抗日战争时期所用的“歪把子”机枪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
立馆保护 让红色记忆长存
现在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分四个展厅,收藏和陈列750件革命历史文物,420帧历史珍贵照片。其中,有新四军开辟根据地及与敌伪顽强斗争的重要文件、笔记、军用地图、作战武器;有缴获的战利品、新四军兵工厂制造的土武器和后方医院抢救伤员的土设备;有当年出版的报刊、宣传品、纸币和粮券;有苏浙军区司令部发布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对日驻军的最后通牒》;还有粟裕、叶飞、王必成、江渭清、刘别生等同志的珍贵历史照片。
该旧址于1961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建立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文物保管所。
1984年栗裕同志逝世后,遵从其遗愿,将部份骨灰敬撒于旧址前广场西侧,立有墓碑。1985年由江渭清题写馆名,正式建立纪念馆。2001年6 月2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含15个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浙江省青少年红色之旅经典景区,2008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自1976年开放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观众约550万人次,免费开放之后,受到社会各界更多关注。
专题链接:重访浙江抗战旧地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