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网原创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6年专题>寻找2016杭州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发布时间:2016-02-26 11:23:09 星期五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教育家谢觉哉曾经引用古人说过的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来诠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立志为善良;反身为醇谨”(出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自《周易·坤·文言》),这些话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提倡家风要教人从善。

何谓善?我从祖辈们的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积善”含义。

善是爱惜物命。古人曾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当然一般人很难达到此种境界。这只是提醒我们,必须维护人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在我的老家,流传着一个说法——“屠户的子孙会有业报”,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屠夫的职业,这与“君子远庖厨”有相似的道理。其实想想有一定的道理,屠夫的子女每天看到自己的父亲满手血腥地屠杀牲畜,难免会受到影响,性格会变得凶残、暴躁,容易做出伤天害理、违纪违法的事情,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国法族规的制裁。自古以来,煮茧以求丝织衣,种田除虫以养人,衣食之源,每样都是杀此养彼,作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拥有着各种武器、工具,如果没有爱惜之心,为了私欲肆意捕杀自然界的生灵,很难想象百年后留给子孙的世界会多么寂寞。

善是敬重尊长。何谓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都是尊长。佛经有云:“敬重尊长,能产生大福德;轻慢不敬,则有大罪过。”爸爸经常教导我:“在家对待父母,要深爱婉容、柔声下气;在校对待师长,要心存感激、虚心好学;在职场对待前辈,要多挑担子、谦和礼让,与领导、老同志才能相处融洽。”恭敬谦逊的性格,是从言语和行为上一点一滴从小养成的,我的妈妈非常遵守古礼,主张长幼有序,记得小时候,不管肚子多饿都必须等家人到齐了一起用餐,而且,作为家里的小辈,我不能盛第一碗饭,不能夹第一口菜。如果逢年过节,家里的圆桌坐不下,我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矮桌上或凳子上吃。同时,小辈不能出言冲撞长辈,如果出口成“脏”,就被认为是“口条”不好、缺乏家教,会被父母用筷子抽嘴巴。

善是与人和睦。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除了《六尺巷》、还有《孔融让梨》、《退避三舍》等脍炙人口的美德小故事,爸爸妈妈都会说给我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情、关爱和帮助他人,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小事小非就不愈演愈烈,往往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善是持护正法。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经济模式、思维方式对国人的影响很大,仇官仇富之风愈演愈烈,正面新闻说成“假、大、空”,负面新闻争相报道,社会里涌动着“反动、拜金、浮夸”的风气,连大学教授都感叹说:“现在上学不说点反动的话都没人愿意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是传统文化的断裂、西方思潮乘机涌入的结果。而今,我们80后、9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应该维系祖辈们的“忠义”家风——“不作国贼,不谤国主,振作国本,护持正法”,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的判断力,不涉谣不传谣。同时,将红军的故事、开国先驱的故事告诉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做民族的脊梁。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传承父辈们的传统美德,让“做人为善”的家风变成滋养子女性格、潜移默化行为的清风,徐徐而来。

来源:杭州网    作者:市财税局 徐素琦    编辑:余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