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演出服 戴上红袖章 能歌善舞的“清波阿姨”上阵保平安 |
2016年06月07日 14:13:25 星期二 |
上午10点半,定安名都2幢的会客厅,静悄悄——这也是曾经让社区书记王伟特别头疼的一件事。 “平时都是这样,碰不到一个人。”王伟摊摊手,“居民的情况,社区没法及时掌握,他们有事情了,也不知道该去找谁。” 2005年,刘家和刚搬进来那会儿,一样天天发愁。 “整幢楼,门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碰见了,连招呼都不打。”以前,他帮女儿带带孩子,这几年孙辈读中学了,家里顿时冷清了许多。 地处西湖大道边,楼顶上望得见吴山,楼面价要卖好几万元一平方米,定安名都是清波街道辖区内蛮典型的高档小区。遇到的问题,也是这一类小区的通病——“外面地处繁华闹市,里面人情冷冷清清。” 不过最近,氛围变了——小区里的邻居们越来越熟络,自发组织舞蹈队、合唱队、艺术团,每天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这是怎么回事? 居民们说,喏,因为我们有了“清波阿姨”——一群热心的楼长。 找“组织”?扫扫二维码 “神话故事白蛇传,断桥相会逢雨天,许仙打伞送何处,清波门!”刘家和正和邻居们排练“三句半”——他是定安名都的普通居民,也是“清波阿姨”的总队长。 “虽说小区有物业,但邻里之间,很多事都不是靠物业就能解决的。”当初社区聘选楼长,刘家和第一个报了名。 但,家家大门紧闭,怎么开展工作? 第一步,就是主动打招呼。电梯里、楼道间,碰到其他住户,他主动打招呼,聊上几句。有了基本的接触后,他再挨家挨户敲门——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住户对“陌生人”的到访并不介意。就这样,邻里交流的氛围,慢慢有了。 光是自己成了邻里之间的“枢纽”还不够,其他住户彼此之间还是不认识。而且,“人家不在家的话,就很难联系了。” 在女儿的提醒下,老刘想到了微信。 先是一户一户去加微信好友,再把大家都拉进群里,一个邻里微信群很快就建起来了。 楼道墙上,社区还帮他贴上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加入。 建了一个群,拉来了一支平安巡防队 平时不大来往的邻居,进了微信群里怎么样? “太热闹了!”老刘说。 这个微信群里,有人寻医问药、咨询各种生活问题,有人转发优惠信息、拼单团购,也有人给社区、物业提意见——居民们的意见、诉求,由“楼长”集中整理后与物业、社区沟通,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在群里发布各种活动信息、便民告示。尤其是这段时间,服务保障G20峰会的许多工作,比如开展基础信息排查、平安巡防、招募峰会志愿者等等,都是通过刘家和这样的“楼长”及时和居民们沟通的。 渐渐的,线下也组织起来了。舞蹈队、合唱团,大部分成员是女性,老刘会根据排练时间,发动她们一起参加平安巡防。这群“清波阿姨”换掉演出服,就戴上红袖章,也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加入,清波街道服务峰会的志愿者队伍壮大到3000多人。 “我们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在上城区率先完成了近1.2万户居民的基础信息排查工作,排查处置各类安全隐患110多起,这里头也有‘清波阿姨’的功劳。”街道工作人员说。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绘图 田兰芳 通讯员 蒋成杰 记者 王紫微 编辑: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