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气象台2016年1月25日6时5分发布的市区天气预报:截止06时,今天凌晨主城区最低气温德胜小学零下9.3度,郊区共有8个站低于零下10度,最低小和山零下11.5度。今天晴;明天白天晴到多云,夜里多云转阴,后天阴转阴有雨。今天偏西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2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4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5度,有严重冰冻。今天平均相对湿度50%。【杭州市气象台2016年01月24日21时03分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受强寒潮影响,目前城区大部气温已降至零下6度到零下7度,山区更低。预计降温将持续到明天,明天早晨城区最低气温零下9度左右,有严重冰冻,积水、积雪路段有道路结冰。另外,今天夜里最大偏北风5-7级逐渐减小。

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6年专题>防灾抗灾>
感谢坚守 一路有你 冰雪杭州的暖镜头
发布时间:2016-01-26 06:54:48 星期二   
应急:环卫工处理水管爆裂和化粪池漫溢

 

    1月24日凌晨4点半,气温降至零下6摄氏度,寒风刺骨。

    拱宸桥环卫所的保洁应急队员吴德强在巡查路面过程中发现丽水路191号的水管冰裂,不断往外漏水。

    因为气温太低,水流已经流满了整个人行道,结上了一层薄冰。保洁应急队伍进行积水清扫与处理,并铺上草垫防止路面再度结冰,同时,在水管出水50米处放置警示牌,拉开防护线,防止来往行人滑倒。

    中午12点半,该爆裂水管终于被修好,正是因为保洁应急队的努力,此处没有发生意外。

    1月21日上午9点,南星环卫所的冯良凤接到了馒头山社区和复兴南苑社区的电话:两个社区都出现了化粪池漫溢的现象。他立即联系作业车辆赶往漫溢地点,清理粪池、疏通管道,这些工作在雨雪天开展起来难度非常大,但由于事关百姓生活,就一定要完成。

    “环卫工作脏、苦、累,每当遇到极端恶劣天气,就更考验我们快捷处理问题的能力。”冯良凤说。

    除雪:景区“山猫班”真给力

    龙井路头一回没完全封道

    记者 边晓丹 通讯员 朱家蕾 文/摄

    龙井路和满觉陇路,以景美、坡陡、弯多著称。不过,这段山路也因此而事故频发。一旦下雪,更是危险。

    狮峰山上有3个村,翁家山村、龙井村、杨梅岭村。平时,村民出行多是坐公交车或者开私家车,上山的主要通道就是龙井路和满觉陇路。

    22日晚上八九点钟,开始下起雪。西湖风景名胜区市政市容管理中心的“山猫班”派出两辆“山猫”,第一时间增援龙井山。“要确保龙井山、翁家山的山路没有积雪,不会形成冰冻。”“山猫班”负责人沈国平说。

    两辆“山猫”,在茫茫夜色中,分别从龙井山下、满觉陇山下出发,对向行驶。“就这样来回不停地行驶着,一刻都不能停下来。”“山猫”所到之处,积雪飞扬,视线很差。“龙井山弯多路滑,还有很多私家车在山路上打滑,大家打起精神、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车子就容易掉下去。”沈国平说,他们在山上,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

    正是因为“山猫班”队员们不间断地工作,在今年的暴雪极寒天气里,龙井路头一回没有完全封道。

    老警和学警 全天候“往上顶”

    保畅:

    记者 蔡怀光

    刚过去的这5天(1月21日—1月25日),杭州交警出动了1.2万次警力(包括民警、协警、学警),投入到了这一轮的防雪抗冻交通安保工作中。

    排查隐患、处理事故、疏导交通。这群身披反光背心、顶着极寒的雨雪,不分昼夜忙碌在杭城大街小巷的人们,用自己的坚守和敬业,保障着这座城市的畅通和平安。

    主动顶到一线的“老交警”

    作为经验丰富的警员,交警岳坟中队的民警徐振洲早在寒潮来临前几天,就给家人打了招呼,“暂停休息日、在单位备勤待命、随时上路,就是接下来几天的工作状态。”

    他的“预测”没有错,自上周三起,他就提前结束了自己一周唯一一次的休息日,住进了中队集体宿舍。

    雨雪天气来临,辖区以龙井山、梅灵路为代表的山坡路段最易结冰,自然也是最让人揪心的区域。自1月21日晚上起,徐振洲和同事们,就开始每隔两小时巡查一遍辖区道路,“巡查一遍至少耗时1个小时,既要盯着路面观察有无冰冻,也要注意道路两侧的安全设施是否有损坏。”

    “作为交警,肯定最不希望有事故发生。但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事故又是不可避免的,”徐振洲告诉记者,“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先发现状况,并及时处理。保畅第一线,我们不顶上去,谁顶上去?”

    道路上“管得最宽”的“实习生”

    自去年10月起实习至今,才3个多月时间,浙江警察学院大四学生黄洲辉就摊上一件“大事”——以一个“学警”的身份,投入到了防雪抗冻交通安保工作中。

    而因为过去5天的经历,让这位宁波小伙对未来的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交警就是路面上管得最宽的人,这个宽度,就是人民警察对社会的责任。”

    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每天套着两条秋裤、三件毛衣,六点起床,七点就准时到岗指挥早高峰交通。在雨雪、寒风中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任凭穿得再多,身子也冻得发抖。

    早高峰结束了,他又被抽调去所属交警文教中队的辖区内参与违法整治行动。“恶劣天气,尤其要加大对违法的惩处,减少交通事故的隐患。”

    雪下得最大的那两天,他数次被临时派往德胜高架文一路下匝道路段,在一波波车流中,人工铺设草垫、撒融雪工业盐。

    “我让协警开车示警,我和他一起铺草垫。尽管我要求警车与我们保持距离做安全警示,但是雨雪天气,一旦在下坡发生追尾,就算有警车挡一下,情况也很难说的。”

    冰雪天结束后,黄洲辉的师傅才说出危险的实情……

    破冰:西湖破冰船今年首次“上战场”

    通讯员 何玲玲

    记者 边晓丹/文 龙巍/摄

    昨天凌晨3时,杭州气温达-8℃,大多数人们正在温暖的被窝酣眠,而此时,西湖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已紧急启动“破冰”行动,这也是今年首次启动破冰船破冰。

    凌晨,西湖寒风刺骨。为防止湖面大面积结冰对西湖游船、工作船的行驶以及游客出游造成安全隐患,西湖水域夜间执法队的队员和特保人员彻夜未眠,他们驾驶着巡逻艇在各湖区一刻不停地巡查。而岸边,队员和特保裹着厚厚的棉衣,打着手电筒细心巡逻,力求第一时间发现湖面冰冻情况。湖上,铁壳巡逻艇来回巡查,一边探明情况,一边“破冰”;岸上,队员们使用铁锹等工具对沿岸冰冻进行手工清理。

    工作人员分区域进行细致的排查,经验丰富的水域老驾驶员,找准湖面结冰的“薄弱环节”,开足马力将积冰一一击破。

    天色渐亮起来,泥驳船也加入了“破冰”行列。西湖部分湖区水流缓慢,结冰面积相对较大,“大家伙”一出动,威力十足,所向披靡。至清晨七点,经过4个小时持续“破冰”,西湖水域的主要航道恢复正常运行。

    

    另悉,西湖游船昨日已恢复正常营业。

    测量:执着“听雪者”

    通讯员 方志伟 记者 熊艳

    夏秋风,一名戴假肢的临安农民,但她有一个很厉害的技能:听雪!

    外面下雨了,下雪了,她只要竖起耳朵听听,就约莫知道(雨)雪量多少,风几级……不管是冰雪寒冷的冬天,还是台风暴雨雷电交加的夏天,她每天早上8点和晚上8点都会去野外一个特定的地方,去倾听和观测雨雪!

    1月21日清晨,历史罕见的暴雪寒流笼罩着浙江天目山区,测报本次暴雪雪雨量成了水文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务。位于天目山中的临安溪口国家基本雨量站代办员夏秋风起得比往常更早,尽管她的右腿是假肢,行动不方便,但是她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溪口国家基本雨量站观测场来观测雪雨量。

    这样的工作,她日复一日地干了30多年,自从开始干这份工作起,她就没有出过远门,即使走亲戚,也从不过夜,速去速回。

    其实,夏秋风只是我省600多个水文代办员中普通的一员,他们都是普通群众,因为这份工作不能出远门,很多人都像夏秋风一样从没离开过故乡,为防汛抗旱、市政、水利等各种利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支持,累积了珍贵的水文资料。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任彦 实习生 周巍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