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黑板报13载的社区义务宣传员
傅南凯,男,1934年12月生(82岁),中共党员,西湖区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的义务宣传员,坚持义务为社区做黑板报宣传工作连续13年!
走进松木场社区,各类宣传口号字体工整、醒目鲜明,13年来,无论春秋,还是冬夏,居民们经常看到一位老人,左手拿着宣传材料,右手拿着粉笔,专心致志地往黑板报上写写画画,而这块黑板报是出自一位居民之手,他就是被居民们称为义务宣传员的傅南凯,每次当老傅在出黑板报的时候,许多居民总会在边上围观,因为他出的内容贴近群众,切合实际,群众喜欢看,反映相当好。
82岁老伯能写善画
傅南凯其实是社区的一位退休人员,今年82岁的他,写得一手好字,退休前他在单位里也是做宣传工作的。退休在家后空闲的时间比较多,他马上想到了社区的黑板报,于是开始了他的义务宣传工作。
老傅过去从事办公室工作,写过文件,所以他对宣传工作比较在行,他经常自掏腰包,买来彩色粉笔、墨汁等宣传用品,除了按社区安排的内容宣传外,还天天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社区的综合治理、和谐创建、社会维稳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使宣传内容不断更新,老傅除了看书读报,还骑车上街到各条马路、各个小区转转,用带在身边的小笔记本将别的地方精彩的宣传内容记录下来。
松木场社区共有8块黑板报,老傅乐此不疲将它们作为自己日常的主要工作。老傅说,今年杭州举办G20国际峰会,
我更要好好写板报,让社区居民了解G20,知晓峰会给大家带来的变化。按照老傅的话说:“我就是发挥余热,80多岁的人了,还能做点事,这样感觉充实。”
围观居民多得堵了路
每隔一两周,老傅就会更新内容。有社区通知,也有在报纸上看到的各种健康知识。为了吸引年轻人关注,有时还会写一些“抹布多久要换”之类的生活百科以及各种笑话。只要对居民有用的消息,他都会第一时间呈现在黑板报上。
老傅回忆,2013年一天晚上8点多,他得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要上调的消息,就连夜打着手电筒出了黑板报。第二天,整个小区有两三百人看了这期黑板报,围观的人多得甚至把路都给堵住了。
“我年纪大了,看不了手机电脑,老傅的黑板报字大,内容也好,我爱看。”居民张大妈说。
居民:他是社区的活雷锋
低调的他,只是希望用行动感染他人。他是一名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每经过河西68号的门口总会看见老傅拿着铁锹埋头清理着68号门口的下水道,“老傅,人很好,真是社区的活雷锋啊!不但定期为我们清理下水道,我们门口老人休息的桌椅都是他每天来整理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一位路过的居民拉着社工的手说道。老傅说:“最近经常下雨,我们又是老小区,下水道经常堵塞,水出不去就会满到路面上来,这楼住的老人和小孩多,走进走出很不方便,我退休了,子女也不用我照顾,我是一名党员,又是社区党员志愿者队的成员,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争优为民嘛。”老傅直了直腰笑呵呵的对社工说。邻居见他打扫都会关切地和他打招呼,告诉他年纪大了,太累就别干了,他每次都会笑着回答,“没事,干净了,大家住着才舒心。”提起义务清扫的原因时,他笑着说,初衷是因为有人随手乱丢烟头纸屑,有人将垃圾袋放在楼道,散落一地臭烘烘的,还有人将装潢垃圾丢在电梯里。楼道里一个保洁员每天要负责4个单元楼道的清扫,忙不过来也很是辛苦,爱干净的他便决定管管这个“闲事”。
“一方面锻炼了身体,给保洁员分忧;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打扫卫生的同时,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他都会及时阻止和教育,他也渐渐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信任。如今,看着单元楼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干净不少,很多住户也开始自觉维护卫生环境,他很是欣慰,“还是会继续扫下去,都习惯了。”
老傅:“人活着就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多年来的坚持同时炼就了老傅的好身体,如今,他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当有人打听他不老的密诀,他说“人活着就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社会为我们老人做了太多的好事,我们也要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点事,回报社区”。他就这样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做着普通的事,温暖着大家。
他是楼道组长。十几年的楼组工作中,他热心为楼组居民提供服务,跑遍了楼上楼下的每户人家,积极主动传达社区工作方面的要求。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需要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在马路上,在小区里,经常看到他的身影。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热忠于助人为乐,在敬老爱老为孤老排忧解难方面成绩尤为显着。
在雅安地震中,他是第一位来社区捐款的,拿出了200元,希望为灾区尽一点绵薄之力,他说:“我天天在电视上看新闻,那里的人真是很可怜,我已经退休多年了,只能捐一点点意思一下……”话很朴实,却体现出一位普通退休老人的善良,更是一名党员的觉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是个人人称赞的好邻居。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越来越淡薄。其实人们内心依然渴望着亲密的邻里关系、互帮互助之情。
2015年1月,农历春节前,沈素英在家上厕所时不慎摔倒,造成右手手腕骨折,吃饭,洗脸等日常生活非常不便。傅南凯知道以后,就每天抽空去看看他,每天自己家烧饭的时候就多烧一点,然后盛出一份给邻居沈素英送去,两个人一起吃饭谈谈家常,老人心情都开朗起来了病都好的快一些,等沈素英吃完后,他才离开。
他说:“大伙有缘住到一起,就是一家人,就得为咱这个大家庭多费点儿心,多出份力。”话虽朴实,却道出了一位心系群众、大公无私的胸怀。
他是一名环保达人。生活中,他尽量不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在家或者到外面餐馆吃饭,从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杯、纸杯等。节水方面,她家一直用淘米水、洗茶具水来浇花。平日里他经常用厨房废弃物废物利用做循环使用,他认为,铺张浪费是绝对不允许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滴水、一粒粮、一度电、一张纸,看似微小,跬步也能成千里。他也一直教育子女,节约并不等于降低生活品质,而是一种传统美德。如今,他的很多邻居和朋友都加入到环保生活行列里来。生活上勤俭节约的李勤爱还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社区公益事业。用他的话来说:“自己的生活好了不能忘了节约,更不能忘了需要帮助的人,我要把自己的幸福传递给他们,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今年,他主动参加河道护卫队,结合“五水共治”对辖区内沿山河、八字桥泵站开展志愿巡逻活动,“环保达人”就这么在居民嘴里传开了。
每到寒暑假,他还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宣传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建议人们去超市购物时自备购物袋。他和家人一直用自备的布袋到菜市场、超市等地方购物。还为社区的青少年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讲座和废物利用的手工制作。
这就是他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在他眼里,平凡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幸福。
他还是一名“和事佬”。前几日,钱奶奶哭哭啼啼跑到社区,诉说其心中的悲伤和委屈。因为老人的赡养问题与大儿媳起了矛盾,所以钱奶奶求助社区,让社区的和事佬帮忙调解。和事佬傅南凯了解到老人已80岁高龄,耳朵不便,情绪也不佳,所以约了老人的其他四个子女和大儿媳一起来社区调解此事。调解现场,大家情绪激动,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一步都不愿意退让,说到激动处,甚至扬言“法庭见”,现场火药味很浓。和事佬傅南凯首先安抚了各方的情绪,希望其他兄弟姐妹能站在她们的角度看问题,其次希望老人考虑之前的亲情以及今后还要与媳妇来往,毕竟大儿媳照顾了她那么多年,傅出了很多,最后和事佬也希望媳妇能后向前看,早日走出阴霾,通过深入浅出地讲道理,最终钱奶奶的大儿媳接受了我们的意见,调解圆满双方满意。
“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就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奉献自己的爱心,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老傅的口头禅。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多年来他默默为社区、为他人奉献爱心,真正做到退休不退色。